校园文化

首页 >> 校园文化 >> 珞珈副刊 >> 正文

建筑就是一场旅行

发布时间:2024-01-30 21:45 来源:城市设计学院 阅读:
A A A

作者:徐腾

我是2006年开始了建筑学的学习,记得大学开学第一堂课,我们的老师问我们为什么要选择建筑学?我当时的回答是,我看到建筑会觉得很亲切,但是为什么亲切呢,我也说不清楚,所以来学学看。建筑对我而言就是一场旅行,路上有看不完的风景,现在接触建筑已经有18个年头了,看到建筑还是很喜欢。

2021年,我在博士毕业之后回到家乡湖北,在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开始了我的教师生涯。走上教师讲台,多了一份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更多了一份建筑爱好者的迫切,想要将自己在建筑中感受到的乐趣尽量传递给我的学生们。2022年9月,承蒙学院的信任,我被聘任为22级建筑中英班的班主任,班上一共有39名学生,他们对建筑懵懵懂懂,一如我当年的模样。

我希望我们能开启一段不一样的旅行,所以在彼此熟悉了半年之后,我们一起在2023年开展了一场高校建筑教育的创新实践。

将自己的知识和能量回馈社会

2023年3月份,学院拨款支持“行走的班会”“行走的团会”,可以支持同学们出校开展一次建筑游学。当时同学们对于去哪里“游”难以达成一致,便过来征求我的意见。为了平衡争议,我建议去一个大家都没去过的地方,班委和同学们对此表示赞同,然后我就把地点定在了监狱。监狱是一种特殊的建筑类型,我们平时很少有机会能接触。刚好湖北少管所正在筹办世界读书日的活动,也很愿意接纳我们武汉大学一起来共谋共建,于是一次大胆的创想很快就实现了。

2023年4月18日,22级中英班以班团的名义参加了少管所“书香进高墙”主题活动。同学们每个人都精心准备了两本书,一本是大学里的教材,一本是课外读物。同学们以书籍为媒介,与少管所的在押人员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这个活动最动人的地方在于,参与活动的双方是差不多的年纪,但是却有着完全不同的生活境遇。我想这是再好不过的思政教育了,我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同学们认识到社会和人性的多样性,强化一下他们的底线意识。另外也是想让同学们意识到,他们能在武汉大学读书,其实是受到了很多社会的特别关照,所以希望他们也能将自己的知识和能量,回馈到更广阔的社会当中去。

(左)介绍书籍 (中)自由对谈 (右)荐书信

故乡是亲切的血缘链接所在

22级中英班都是03年以后出生的同学,他们从小生长在数字环境中,跟现实世界中的人与物比较疏远。但是建筑师是通过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来参与国家进程的,所以如果我们想要从专业上帮助同学们建立正确的价值方向,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帮助他们了解这个现实世界。这样,故乡就成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因为故乡是我们最初的成长环境,也是我们跟国家最亲切的血缘链接所在。热爱国家要以热爱家乡为基础,热爱家乡要以了解家乡为起点。

为了引导同学们以专业的角度深入观察家乡的风土人情,我特意设计了“东西”系列活动。活动要求同学们根据主题从家乡找寻一件“东西”,并在每学期开学的主题班会上分享。2023年春季学期的主题为“土东西”,意在帮助同学们从产品的角度了解故乡的生活习惯。2023年秋季学期的主题为“丑东西”,意在帮助同学们从观念的角度了解故乡的价值取向。2024年春季学期的主题拟为“酷东西”,意在帮助同学们从创意的角度了解故乡的奇思妙想。

(左)土东西(中)丑东西 (右)活动集册

再远大的理想也要通过生活一点点实现

生活是每个人开展实践的最小单元,再远大的理想也要通过生活一点点实现。建筑师的天职就是为人们创造美好的生活环境,而良好的生活氛围和生活趣味,也可以帮助同学们面对更艰难的挑战。重视生活、学会生活,也应该成为价值观养成的重要层面。所以我们以专业教室为基础,用好好生活的思想,尝试着改造了我们的日常学习空间。

我们在班级生活营造方面,主要采取了两种举措。首先是购置了书柜、沙发、置物架、躺椅、冰箱、咖啡机、唱片机等家具设备,并在教室增设了一个小型图书馆,以及一个设计成果展示专柜,将空旷的教室转化为满满当当的工作室,营造出一种静得下心、留得住人的氛围,尽量创造出条件,让学习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其次是我们以教室为据点,不定期地组织一些主题活动,让教室热闹起来。我们有阳台音乐会、教室生日趴,特别是在年底我们开展了年度纪实摄影大赛,同学们以照片为媒介,分享了本年度自己感触最深的学习和生活事件,我们希望通过个人的讲述汇聚出一份集体的记忆,强化我们班级生活的共同感。同时,年度纪实摄影大赛留下来的照片墙,将成为下学期班级学习生活的背景板,同学们可以根据班级生活动态随机、灵活、自由地编辑这些照片,这样就可以让过去和当下的时空紧紧地扣在一起,促进班级生活的连续性。

(左)班级图书馆(中)阳台音乐会(右)年度纪实摄影大赛

周三加油站:赏析优秀建筑案例

建筑学专业的学习需要大量的案例研究作为基础,由于武汉大学强调公选课比重、压缩专业课学时的政策,我们专业的培养方案中已基本省略了案例研究的教学内容。为了帮助同学们学会如何深入分析一座建筑,从优秀的建筑作品中充分吸收营养,我们在2023秋季学期开设了周三加油站特别活动。每周三晚上7点,我和学有余力的同学们一起利用课余时间分享最近看到的优秀建筑案例,分析建筑在方案构思、功能组织、形式操作、构造细节等方面的精巧设计,希望通过这样的针对性训练,帮助同学们建立专业上的广阔视野和良好品味。

(左)建筑案例(中)分析草图(右)节点模型

急诊科大夫仅有一次挂急诊的机会

建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应用学科,作为初学者,学生们很容易在学习过程中遇见各种各样的问题,特别是在交图期间,面对复杂的设计任务,同学们往往都处于焦头烂额的状态。为了缓解他们的焦虑,也帮助他们分析具体的“病症”所在,我为同学们设计了急诊制度,即他们可以以“挂急诊”的名义请求我的紧急帮助,我会尽我所能帮助他们渡过难关。每位同学在每次交图周仅有一次挂急诊的机会,诊断时长3-8小时不等。

给周璇同学挂急诊

日建筑现场观摩才能起到充分滋养作用

建筑旅行是建筑师成长的重要并有效途径,课堂的学习需要结合现场的观摩才能起到充分的滋养作用。2023年1月1日,我带领部分学生实验了假期短期建筑考察的可能性,我们在武当山参观了明代早期道教建筑,领略了中华文明伟大深厚的传统文化。2023年6月19日至6月28日,借助暑期实践的机会,作为《城市与建筑认知实习》的授课老师,也作为22级中英班的班主任,我在周曾和桂雪晨老师的协助下,带领同学们在成都和重庆开展了为期10天的建筑游学,参观经典建筑20余处,留下了视觉笔记520多张。2023年7月中旬,我们组织了为期三天的上海建筑短期考察。2023年8月底,在家访的途中,部分同学跟随我参观学习了沿途的知名建筑10余处,行程长达2000多公里。

(左)暑期社会实践《城市与建筑认知实习》合影

(右)长江游轮上的实习作业展评

萌生了前往他们家乡看一看的想法

班上的同学来自北京、天津、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湖南、湖北、陕西等多个省份,在担任班主任之初,我和同学们进行了一对一的聊天,了解到他们的成长经历差异较大,于是便萌生了前往他们家乡走一走看一看的想法。2023年暑假,我在结束福建的田野调查之后,顺着回程的路途开启了这项家访计划。访问学生包括福建的陈贝宁、王佳莉、陈子煜、郑文浩,浙江的王奕超、叶丰源,江苏的施凌霄、周璇,以及安徽的陈思睿、郭熠辉、王绍文等11位同学。其中与8位家长进行了面谈,交换了学生在家庭和学校的生活学习状态,传达了学校对学生教育的重视,也进一步深入了解家长对学生的成长诉求,为之后针对性地带班工作奠定基础。

上排城市:三明、福州、盐城 下排城市:扬州、宣城、合肥

2023年,我花了很多的时间跟同学们一起练习建筑设计,一起上路踏访建筑作品,一起思考建筑未来的可能性,是很有意思的一段人生经历。有的同学问我为啥老往教室跑,我跟他开玩笑地说:“你们就是我的田呐,我得常来看看庄稼长得怎么样了。”我其实不喜欢以专业老师和班主任的身份出现在他们的面前,我更希望我是他们人生旅途走到大学阶段的时候,遇上的一个好帮手,我期待的是我们一起去畅想生活的全新可能,然后联手去实现它。

2024,我们继续走起!(作者系城市学院学院2022级建筑(中英班)班主任)

(编辑:相茹)

最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