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

首页 >> 校园文化 >> 珞珈副刊 >> 正文

【百卅珞珈】《武汉大学校歌》诞生记

发布时间:2023-10-30 09:10 来源:武汉大学报社 阅读:
A A A

指导老师:张丽平

撰文:陈雨燕、师捷、彭新星

“东湖之滨,珞珈山上,这是我们亲爱的学堂……”这首《武汉大学校歌》创作于1998年,是学校为庆贺105周年校庆征集的第四版校歌,由陈望衡等作词、陈国权编曲。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武汉大学校歌》承载着学校的文化使命和精神追求,也传承了代代武大人爱校荣校的深厚情怀。

筹备新校歌,为校庆添彩

1998年,正值武汉大学105周年校庆,时任宣传部副部长的万红慧负责校庆筹备工作中的新闻宣传和校歌创作的组织工作。在筹备的过程中,他们翻阅了大量的校史资料,其中便包括校歌。他们发现武汉大学历史上存在过《学堂歌》《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校歌》《国立武汉大学校歌》三版,均创作于1949年前,《学堂歌》甚至诞生于清朝时期,为自强学堂创始人张之洞所作。显然,它们已经难以适应105周年校庆的需求。

于是,出于校庆筹备和学校发展所需的考虑,学校决定由宣传部牵头进行新校歌的创作工作,而这个任务的具体负责人就是万红慧。当时,他们在校媒上发通知呼吁教职工、学生和校友积极投稿歌词,鼓励每个文科院系推选一名教授创作一版歌词。时任哲学学院教授的陈望衡深耕美学领域多年,擅长文学创作,故被推荐参与校歌的创作工作。

稿件收集完毕后,由宣传部组织相关人员筛选部分优秀作品,保留了十多个教师和学生作品,由校内师生通过座谈会现场投票表决最优作品。陈望衡的歌词以其真诚、温润的词风被选中。后在此基础上,宣传部又在珞珈山庄二楼召开了两次座谈会,对歌词的每一个字词都进行了详细讨论。陈望衡参考各方意见及自身思考,对歌词进行了细微调整。后经过学校审核,新版校歌的歌词定稿。

切磋琢磨,打造精品

作为武大人,陈望衡工作在武大,居住也在武大。他喜欢在校园散步,欣赏校园春夏秋冬不同的色彩;他喜欢登珞珈山远眺,品味风声中东湖长江的涛语神韵。武汉大学的山水人文浸润了陈望衡的身心,让他的生命渗透了武汉大学的精神。正是这奠定了陈望衡所创作的这首校歌的基调与品格。

校歌歌词手稿

歌词中反复出现的“珞珈山”寓意着武大人心灵、精神、学问崇高的品位:“东湖”象征着武大人宽广的胸怀;“扬帆长江、奔向海洋”展示武大人远大的志向。“这里有我亲爱的学堂”为诗眼,此语饱含深情,体现武大人对武大无比的热爱。学校对于武大人来说如家般温暖,它就是武大人亲爱的家。

歌词讨论座谈会上,陈望衡灵感突现,觉得“春风化雨育桃李”太过寻常,无法表达出武汉大学历经艰苦而不断发展的百年沧桑感,决定改成“根深叶茂育桃李”。他认为,武大为百年老校,是中国最早的大学之一,人才辈出,用“根深叶茂”更能揭示武大在中国教育史的崇高地位。另外,也可说明武大培养的学生不是花枝招展的景观林,而是根扎大地、杆壮叶茂的大树。这样的参天大树面对狂风暴雨、惊雷闪电,岿然不动,他们亦如“雄鹰竞翱翔”,是中国的栋梁。

陈望衡教授主要做中国古代美学研究,《礼记》的“大同观”、张载的“天下观”,一直为陈教授所服膺,成为他人生观的重要营养。这种观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的写作。他始终认为,武汉大学不仅是中国的大学,更是世界的大学,所服务的对象不仅是国人,而且是全人类。武大人应该胸怀天下,造福人类。他歌词中的“扬帆长江,奔向海洋”,表现的就是这种胸怀。讨论会上有人认为此语欠妥,但陈教授坚持。他认为“扬帆长江”切合武大,“奔向海洋”,不仅志向远大而且含意丰富。他还认为原稿中的“志在寰宇通春色”不如“大同寰宇向未来”,“未来”意识非常重要。最后他决定吸收别人歌词(会上发的歌词未署名)中的一句“今朝多磨砺,明日作栋梁”。经过周密的思考,歌词基本定稿(学校审核后最终定稿)。

意蕴深厚,传唱不衰

万红慧回忆道:“歌词写好后,学校宣传部在各大音乐学院和电视台寻求作曲者,主要讨论了两种风格的曲目,一类旋律抒情柔和,给人以舒缓感;一类雄壮激昂,激发人以斗志。”最终,武汉音乐学院作曲系主任陈国权的配曲脱颖而出。他创作的曲子庄严肃穆,令人如临教堂,神圣纯净的氛围准确地衬托出了武汉大学的气韵和精神。

校歌词曲征求意见稿

从歌词的创作到编曲的完成,总共用了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宣传部请陈国权选拔了4名学生,在录音棚内将校歌录制了出来,制成光盘,并在电视台等校媒中播放,在艺术节合唱比赛等活动中也启用新版校歌。

在试唱过程中,网上有人说歌词风格不够文雅。陈望衡则认为,这种意见对“文雅”理解有些片面。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校歌喜欢用文言,也许这种意见以为用文言才文雅。其实白话也可以做到文雅。对于歌词来说必须通俗易懂,朗朗上口。事实上,此版校歌传唱开来后,好评如潮,大家认为,此校歌不仅文雅,配上曲后还具有礼仪用歌庄严圣洁的意味。

经过几年的试唱,这版校歌被顺利沿用至今。直到今天,校歌的词曲依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常有新闻评价其词曲“气势宏伟、格调高昂,展现出了武汉大学的胸怀和气象”。202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的《中国当代文艺批评》有文章评中国大学校歌歌词,对于这一版的武大校歌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认为此版武大校歌以师生为本位是校歌歌词创作的重要创新之处。歌词所展现的“从武大出发,立足中国,走向世界,造福人类”的格局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相通。

定稿后的《武汉大学校歌》

时光荏苒,第四版《武汉大学校歌》已在悠悠岁月中陪伴武大学子二十余载。每逢开学、毕业典礼,校歌迎来送往着莘莘学子;漫步于校园中,也总能在电台广播里听见校歌的旋律;世界各地的校友无论在何方,听到这熟悉的歌曲声,都能回忆起求学生涯的点点滴滴。

弦歌不辍,芳华待灼。新版校歌凝聚着武大宝贵的历史和精神财富,鼓舞着代代武大人自强、弘毅、求是、拓新,在不懈奋斗中砥砺前行。

(来源:武汉大学报1618期2版 实习编辑:师捷 编辑:张丽平)

最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