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通讯员长轩)11月21日,国际期刊Heritage Science《遗产科学》在线发表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武汉大学长江文明考古研究院在湖北襄阳市凤凰咀史前城址考古研究中取得的最新科研成果——“Surface treatment of red painted and slippedwares in the middle Yangtze River valley of LateNeolithic China: multi‑analytical case analysis”《新石器时代晚期长江中游地区红彩陶与红衣陶的表面处理:基于多种分析方法的案例研究》。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武汉大学长江文明考古研究院李涛博士和单思伟博士分别为论文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上海光源汪丽华副研究员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武汉大学历史学院研究生李国媛、李宗洋、伍腾飞和凤凰咀遗址文物保护中心田辉为论文共同作者。凤凰咀遗址属于国家文物局重大研究课题“考古中国”之《长江中游文明进程研究》项目,该研究同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屈家岭文化的聚落与社会研究”(21CKG006)阶段性成果。
长江中游地区是探索中华文明起源等重大课题的关键区域。已有的考古证据显示,长江中游史前时期社会复杂性日益增强,与通过仪式和经济网络而形成的社群身份认同关系密切,而红衣陶和红彩陶在史前长江中游地区的大范围生产与使用,有助于增强社群之间的凝聚力与文化认同。
该研究首次系统梳理了长江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红衣陶和红彩陶的考古发现,揭示了这两类陶器主要功能的历时性变化,认为在屈家岭上层文化时期和石家河文化时期,红衣陶和红彩陶的主要功能转向盛食和饮用,并与仪式性活动、宴飨活动的联系明显增强。研究聚焦湖北省襄阳市凤凰咀遗址2020—2021年发掘材料,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拉曼光谱、薄片岩相、同步辐射X射线吸收谱等技术,分析了凤凰咀遗址屈家岭上层文化时期和石家河文化时期的代表性红衣陶和红彩陶,揭示了这两类陶器的技术细节以及差异。该研究为深入探讨红衣陶和红彩陶的生产、使用及其在长江中游史前社会复杂化过程中的作用提供了科学基础。
据悉,Heritage Science《遗产科学》创刊于2013年,由Springer-Nature出版社出版,同时被A&HCI和SCIE收录,是科技考古、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英文学术期刊。
论文链接: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186/s40494-022-00824-0
(编辑:付晓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