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通讯员姚实)11月17日,第一届时空智能国际学术研讨会暨李德仁院士学术思想研讨会武汉举行。湖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邵新宇,武汉市委副书记、市长盛阅春,武汉大学校长张平文院士,两院院士李德仁,中国科学院院士叶嘉安、郭华东、龚健雅、孙和平、倪四道,中国工程院院士潘德炉、张祖勋、何友、李家彪、王桥、曹喜滨、张学军,海外专家学者等出席。副校长朱德友主持开幕式。
研讨会主题为“展望时空智能未来,打造国际一流平台”,由武汉大学主办,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承办。大会正值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35周年之际,十余位院士、数百位来自国内外相关领域专家、知名学者和产业界专家与会,聚焦未知空间自主测绘、实时遥感与智能解译、时空计算与智能服务,共同展望时空智能未来。
邵新宇在致辞中强调,当前,测绘遥感已进入空天科技、智能科技、信息科技融合发展阶段。湖北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全力创造良好科研条件,丰富拓展应用场景,持续优化产业发展生态,把湖北时空智能领域的科研和人才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胜势。期待通过此次学术研讨会助推时空智能领域形成更多新质生产力。
张平文向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向长期关心和支持武汉大学的领导及专家学者表示衷心感谢,向李德仁院士表达深切的敬意。他表示,总结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35年来服务国家重大需求、推动社会创新发展取得的成果,探讨时空智能未来恰逢其时,希望实验室瞄准国际战略前沿,做顶天立地的科研,推动测绘遥感学科向智能化跨越,为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建设持续作出新贡献。
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党委书记、主任高翔在致辞中强调,人工智能正深刻改变科技和产业格局,地球观测与AI的融合将为全球带来新机遇。他代表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感谢李德仁院士团队和武汉大学在国际科技合作,特别是在地球观测组织(GEO)和中欧“龙计划”中的卓越贡献。他呼吁与会领域专家为全球议题提供解决方案,支持可持续发展,共同推动时空智能事业,构建全球科技共同体。
中国测绘学会理事长宋超智肯定了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在推动测绘科技自立自强中的先锋作用。他期待与会专家通过探讨测绘遥感、时空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融合,为我国测绘遥感科教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思路;并呼吁广大测绘工作者向李德仁院士学习,传承和践行测绘精神,为测绘地理信息科技的自立自强,为全球测绘遥感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杨必胜做大会特别报告。回顾了实验室35年来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平台建设、国际交流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的成果。新时代,实验室将面向近地空间、地月空间乃至行星空间近实时、高精准、高可靠的泛在融合智能信息服务不断努力,打造测绘遥感时空信息智能领域突破型、引领型、国际化科研平台。
两笔意义重大的捐赠成为亮点,共1100万捐款汇入武汉大学“王之卓教育发展基金”和“朱裕璧医学奖”。李德仁院士将其荣获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奖金中的500万元、张祖勋院士将湖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奖金200万元全额捐赠至“王之卓教育发展基金”,武汉大学科技成果转化企业武汉中观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也向“王之卓教育发展基金”捐赠100万元。此外,李德仁院士及夫人朱宜萱教授也向武汉大学“朱裕璧医学奖”捐赠300万元。这些捐赠将为武汉大学测绘遥感和医学学科的发展注入新的力量。
李德仁院士、汉诺威莱布尼兹大学教授ChristianHeipke、香港大学教授叶嘉安分别做大会主旨报告。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卡尔加里大学教授NaserEl-Sheimy主持圆桌研讨,李德仁院士与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教授ArminGruen、汉诺威莱布尼兹大学教授ChristianHeipke、捷克马萨里克大学教授MilanKonecny、芬兰赫尔辛基大学教授PetriPellikka、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教授JohnTrinder、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教授SisiZlatanova、奥地利维也纳大学教授WolfgangKainz等共议时空智能。
据悉,研讨会会期两天,共设大会主旨报告、圆桌论讨、专题报告和技术产业分论坛、时空智能青年论坛等5个板块,同期举办了武汉大学测绘遥感科技成果转化展。来自国内外100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800余名代表,围绕实时遥感与智能解译、时空计算与智能服务、未知空间自主测绘、产业应用等前沿主题,深入探讨交流,促进学术思想碰撞与技术创新交融。12家企业参加了测绘遥感科技成果转化展,并在产业论坛板块介绍了最新产业成果。
(供图: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编辑:肖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