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

首页 >> 校园文化 >> 缤纷校园 >> 正文

弘毅学堂第六届学术交流会:于道各努力,千里自同风

发布时间:2023-05-22 11:53 来源:弘毅学堂 阅读:
A A A

新闻网讯(通讯员王亚茹)基础学科是科技创新之基石,是国家安全之保障,是民族复兴之血脉。为进一步加强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营造勇于科研、善于科研、乐于科研的学术氛围,5月21日,弘毅学堂举办第六届学术交流会。26位来自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人文、哲学、国学等方向的弘毅学子,围绕“基础学科领域的知识探索与研究发现”进行成果汇报与观点交流。弘毅学堂2021级和2022级共近400名本科生现场观摩学习。

本次“走进学术领域,体验科研过程”学术交流会涵盖不同年级与学科领域,聚焦国家级竞赛、学科前沿动态与个人研习成果展开分享,实现了以讲促学、以学会友、朋辈引领等多重意义。

在社会科学专场,学生围绕公共信息、河湖长制、妇女与生育、大学生就业与口述史传承等公共热点议题展开多维度的学术分享探讨。学生陈耀辉和卢昊禹从经济学视角出发,分析了政府的最优信息披露策略。来自PPE专业的学生张晏维认为,生育议题关系着公民私人生活领域和国家整体发展,不同维度的生育文化和生育氛围将影响大学生的生育意愿与生育观念。在人文科学专场,学生侧重传统文化与遗产保护,既有微观层面的小切口研究,亦有与马克思主义结合的全新阐释。学生胡天一以一种谱系学方法介绍有关家务劳动的概念,以及与这个概念有关的文化现象的争论。来自国学方向的学生陈耀辉,从自传诗的视角展现了白居易作为文人与官僚双重身份下的自我叙事,为探析唐宋文化转型中的文人心态提供了新思考。

在理工科专场,从竞赛经历到科研体验,来自不同专业的同学向大家展示了理工科的学术魅力与跨学科研究的可能性。生物方向的学生覃喆骏,基于生物学基本原理与数学、物理学模型预测辅助,认为通过改造长双歧杆菌,使之在振荡器控制下周期性表达天然的抗抑郁小分子腺苷甲硫氨酸,可能达到抗抑郁效果。数学方向的学生马骐和宗帅,将黎曼几何中的梯度估计与平展上同调带入大家视野。来自微电子方向的学生黎李汶娟,基于EMT微观力学计算了AlN/ScAlN叠层复合材料的有效参数,学生陈傲杰则向大家介绍了FPCB湿法化学蚀刻工艺仿真方法。这些新型技术的落地与应用,给予了现场观摩同学更加切实的震撼。

来自人文社科理工等不同学科的学业导师们,就学生们的研究选题、学理价值以及现实意义等进行前期审阅与现场点评。老师们对学生们积极参与科研活动和勇于展示成果表示肯定,勉励大家保持对基础学科的兴趣和动力,主动投身基础专业领域研究,夯实学科知识根基,凝练科研问题意识,关注前沿重大议题,逐步成长为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弘毅学生要将科学研究视作学习生涯所必须的一部分,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知其所未然、知其所应然,潜心立足学科基础,不断增强问题意识。”弘毅学堂院长、教授石兢总结道。

据悉,弘毅学堂一直践行博雅教育与研究型学习的办学理念,将“育德、启智、健体、尚美、乐劳”五育并举的育人理念融入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全过程。鼓励学生从课内到课外,从知识到文化,从学业到心灵,从自学到共学,再到互相交流彼此激发,给予学生全方位指导。学术交流会正是“启智尚贤”的关键抓手与重要平台,迄今为止已成功举办五届,每届均吸引数百名学生积极参与。

自2016年以来,弘毅学堂已有1500余名本科生完成科研训练,多名同学在基础学科领域发表高水平论文,并前往牛津大学、剑桥大学、麻省理工大学、普林斯顿大学、斯坦福大学、耶鲁大学、加州理工学院、加州伯克利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继续深造。2018级物理专业吴杰雄同学以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在nature electronics发表文章;化学方向兰海辉以本科生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于一区Small(IF=13.8)期刊。2019级人文社科学生通过学年论文撰写提前进入学术研究状态,并保研至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继续深造。借助科研训练探寻基础学科发展规律并自主撰写学术论文的氛围正逐步浓郁,弘毅学堂崇德尚贤、追求卓越的学术之风也在加速形成。

(学生编辑:陈巧燕   编辑:肖珊)

最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