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

首页 >> 校园文化 >> 缤纷校园 >> 正文

探索中国大学通识教育的多样性途径及未来发展

第五届大学通识教育联盟年会在武汉大学召开

发布时间:2021-05-11 14:55 来源:本科生院 阅读:
A A A

新闻网讯(通讯员蹇斯琪、黄舒)5月8日,第五届大学通识教育联盟年会于武汉大学开幕,来自全国120多所高校的400多位代表相聚珞珈山,共同探讨中国大学通识教育的多样性途径及未来发展。武汉大学党委书记韩进、副校长周叶中出席开幕式。

韩进指出,值此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我们最需要教给学生的,是如何塑造正确价值观、养成健全人格、拓展思维方式和提升学习能力,而通识教育能够帮助教育理念和方法得到最好的实践。武汉大学作为全国通识教育改革的先行者,历经20余年的探索,坚持“立德树人”,兼和人文与自然,以“成人、知天”为核心理念,实现了通识文化的“博雅弘毅,文明以止,成人成才,四通六识”。

周叶中作《以“两个根本”为遵循,深化通识教育改革》主题报告。他指出,武汉大学坚持以“两个根本”为行动指南,坚持以“成人”教育引领“成才”教育,在通识文化、通识课程、通识课堂和通识管理四大层面立体推进通识教育改革。学校高度重视通识教育,为通识教育提供制度保障、质量保障与人才保障。在通识课堂的讲台上,有两院院士、国家名师和各类国家级科研教学奖得主。2020年,全校共有16门通识课入选首届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名列全国前茅。通识教育的多样性发展使得在校本科生、研究生助教、授课教师和社会四方受益。

清华大学新雅书院院长、联盟秘书长甘阳从分析大学本科应用型人才与学术型人才的比例入手,阐述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及比重,并介绍新雅书院的通识理念及实践。电子科技大学校长曾勇以生动事例指出工科院校推行通识教育能有效破解“素养残缺、技术依赖和想象力贫乏”这一“工科版”人生模式。北京大学元培学院院长李猛以元培学院的通识教育为例,探讨这一教学体制可以培育通识的学习生态,形成新型的师生关系,搭建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桥梁。复旦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副主任任军锋对复旦大学打造通识教育教学共同体、建立通识教育支撑体系、营造通识文化氛围、实现通识教育成果的溢出进行了介绍。

8日下午,参会人员在四个分会场分别就人文社科类、自然科学类、艺术审美类通识课的多样性探索,以及通识文化与通识管理的多样性探索等主题展开对话。清华大学写作与沟通中心主任梅赐琪、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卞江、武汉大学艺术学院教授江柏安、浙江工商大学教务处处长厉小军等进行主题研讨。

9日上午,武汉大学开放16个通识课堂,包括基础通识课的大班授课、小班研讨和人文、社科、自然、审美四大模块核心通识课,供参加年会的代表观摩。在苏德超教授的《人文社科经典导引》小班研讨课堂上,2020级数学与统计学院的同学们讨论了柏拉图《斐多篇》,还与观课老师进行了互动。

在课堂展示后的博雅沙龙上,嘉宾和与会代表就中国大学通识教育的多样性与统一性、基础性与高阶性、目标性与超越性、人文性与科学性以及通识课堂与通识文化之间关系等问题各抒己见,共同探讨中国大学通识教育的多样性途径和未来发展。

武汉大学通识教育中心主任、文学院教授李建中说,中国大学通识教育的未来发展,借用老子《道德经》的话语方式来表述,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是价值观,是课程思政、立德树人;“二”是方法论,是博通与兼和,所兼和的二元包括“人”与“才”、“通”与“专”、“知”与“行”以及“人文”与“自然”等等;“三”是通识教育的多样性。而“三生万物”则是由中国大学通识教育的价值观、方法论和多样性所滋生出的蓬勃生机、灿烂前景。

大学通识教育联盟副秘书长、北京大学教务部副部长强世功介绍,2015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四校共同发起成立“大学通识教育联盟”。2016年,武汉大学等六所高校加入联盟。迄今为止,已有60所高校加入。6年来,联盟推动了中国高校通识教育的积极发展,探索出了一条适合中国高校通识教育发展的道路,初步建构起了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的大学培养制度。

(摄影:金鑫 供图:本科生院 编辑:付晓歌、相茹)

最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