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报道

首页 >> 专题报道 >> 正文

中外联合科研平台种子基金计划首批项目顺利收官

发布时间:2022-01-04 09:49 来源:​国际交流部 阅读:
A A A

通讯员:章臣、彭赏

为进一步落实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的相关文件精神,推动学校高水平国际科研合作,2019年,国际交流部联合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办公室、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等职能部门启动“中外联合科研平台种子基金计划”(以下称“基金计划”)。经团队申报、单位推荐、校内遴选,29家单位的42个项目团队入选基金计划的首批资助对象。

经过近三年的培育和建设,首批立项项目近期顺利结题,结题率达97.6%。立项项目团队与国外合作团队以搭建科研合作平台为目标,在探索完善科研合作机制建设、科研成果产出、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聚焦平台搭建,创新合作机制建设

有别于国内外科研人员基于个体间学术联系的科研合作路径,基金计划以培育国际科研平台为导向,旨在推动国际科研合作的可持续发展。首批立项项目团队与牛津大学、芝加哥大学、斯坦福大学等世界一流高校的项目团队共同建设科研合作平台27个。

通过培育联合科研平台,中外方项目团队进一步明确合作发展定位、确定研究领域和任务、构建运行组织架构、制订科研合作规划与举措,探索形成了有利于科研合作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人民医院PET中心暨分子影像研究中心卜丽红团队与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分子影像中心化学实验室团队依托各自优势,强强联合,建立“神经精神类疾病PET/CT-MR三模式成像新技术研发和应用平台”,以临床科学问题为导向,促进分子影像学的基础研究与临床转化应用。双方签署了平台合作协议,明确了搭建教学科研合作平台的发展目标,确立了平台发展的两大路径:基于PET/CT-MR三模式成像技术,构建小动物-大动物-临床前试验-临床转化全链条科研路径;重点推进PET/CT-MR三模式成像技术在神经精神系统疾病的临床转化。同时,项目团队成立了由近20名国内外知名领域专家组成的“联合平台学术委员会”,通过定期举办工作会议,谋划和指导平台的建设发展,还就新冠肺炎疫情新形势下如何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研究与交流机制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为双方团队的持续合作提供了有力的机制保障。

历史学院张昌平项目团队与芝加哥大学东亚语言与文明学系共同成立的“早期文明比较研究科研平台”,围绕盘龙城遗址考古工作,成立了以高校为主、省市考古研究所等机构深度参与的中美联合考古队,融汇各方优势资源,以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项目中“长江中游地区文明进程研究重大项目”为依托,在联合考古发掘与资料分析、青铜时代考古学研究等领域形成了长效合作机制。


聚焦研究课题,推动科研成果产出

搭建科研合作平台,完善科研合作机制,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促进中外方的项目团队更好地开展学术交流,推动科研合作,产出高水平科研成果。项目团队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聚焦领域内的前沿课题,凝聚高水平研究团队,整合中外方的资源和技术等优势,催生了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成功申请、参与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项目、国家基金资助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重大项目近40项。

经济与管理学院魏立佳项目团队与英国牛津大学、杜伦大学的研究团队共建“中国在线行为实验平台”,聚焦行为金融与算法交易领域的研究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行为偏好与经济风险影响的研究。自2019年立项以来,项目团队参与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项目——“面向可持续发展目标进展评估的夜间灯光遥感关键技术及应用示范”,获批英国经济与社会研究理事会(ESRC)研究项目1项、国家高端外国专家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累计获批经费近200万元。此外,项目团队与国外合作团队联合发表SSCI等高水平论文10余篇。

国家网络安全学院王丽娜、余荣威项目团队与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的研究团队共建“区块链安全与隐私保护联合研究中心”,聚焦国家区块链重大战略,联合开展区块链安全技术与应用研究。立项以来,项目团队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内生安全支撑的新型网络体系结构与关键技术”三项子课题,主持湖北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区块链智能合约一致性分析与验证关键技术研究”,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3项,累计获批经费近千万元。与此同时,国内外项目团队发表高水平论文16篇,其中CCF B 类以上期刊 4 篇,SCI 期刊8篇,投稿CCF A类顶会顶刊3篇,申请国家技术发明专利4项,参与编撰专著一部。


聚焦人员交流,服务国际化人才培养

鼓励中外方项目团队成员互访是基金计划重点支持的建设内容。基金计划通过提供稳定的人员国际流动经费资助、政策信息服务保障、邀请外国专家绿色通道等方式,支持平台项目团队互访交流。项目团队积极利用基金计划的支持,选派青年教师赴国外合作机构进行访学交流,开展学生交流和博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合作,注重培养科研后备力量;同时,项目团与国外合作团队通过合作开设第三学期国际暑期课程、举办暑期学校、专题系列讲座等形式,为我校师生了解国际科技前沿、开拓国际视野开辟了渠道,平台成为教学与科研协同发展的有力支点。

依托基金计划支持建设的 “国际地理空心信息数据中心”,遥感信息工程学院与美国马里兰大学地理科学系连续三年合作开办“武汉大学定量遥感暑期学校”。其中,2019年的暑期学校吸引1000余人参加课程学习;2020年和2021年的暑期学校调整为线上举办,累计在线听课人数达20余万人次。

深化国际科研合作,需要努力构建合作共赢的伙伴关系。通过首轮项目建设实践,项目团队普遍表示,种子基金在搭建平台、完善机制,继而发展可持续的国际科研合作关系做出了积极的探索,积累了有益的经验,希望基金计划在新一轮的实施过程中更好发挥自身效益,助力学校国际科研合作水平和影响力的提升。

(编辑:肖珊)

最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