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武大

首页 >> 媒体武大 >> 正文

【中国社会科学网】“第二届马克思主义符号学”跨学科论坛在武汉召开

发布时间:2019-01-04 09:46 来源: 阅读:
A A A

第二届马克思主义符号学论坛会议合影 主办方供图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薛刚 通讯员赵欢)2018年12月28日至30日,由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四川大学符号学与传媒研究所、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武汉大学毛泽东思想研究所、武汉大学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编辑部联合举办的“第二届马克思主义符号学”跨学科论坛在武汉大学举行。本届论坛主题为“马克思主义符号学的理论构建与前沿问题”。来自中共中央党校、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和武汉大学等30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以及《江汉论坛》、《求索》、《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湖北人民出版社等学术期刊与出版机构的编辑记者,共计80余人参加此次论坛。

  开幕式致辞中,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副院长李佃来教授肯定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符号学理论结合讨论的可能性与重要性,认为如今马克思主义需要面对诸如互联网、新媒体等问题,要批判聚焦媒介、符号所带来的冲击,构建中国话语体系——中国自己的话语符号载体。论坛发起人武汉大学哲学学院赵士发教授指出,马克思主义是当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重要学科,符号学则是人文社会科学的数学,马克思主义符号学的研究与构建是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之一。他指出本届论坛是跨学科的,参会代表来自哲学、文学、新闻学、政治学、历史学、管理学等多学科与多领域,第一届论坛厘清了马克思主义符号学的对象和问题域,本届论坛旨在对马克思主义符号学的理论构建和前沿问题进行探讨。开幕式由武汉大学哲学学院何萍教授主持。

  本届论坛设置四场大会发言和三场小组讨论。在大会发言上,武汉大学赵凯荣教授认为语言是共同体的抽象,而话语包括说和听,任何一种话语体系都必须从自身展开,在实践中塑造民族性。华中科技大学王晓升教授从符号学的角度考察社会整合问题,认为传统社会是语言确定的超稳定社会结构,可称为community,现代社会是后结构主义的,只是各种差异要素(如陌生人)的结合,可称为the social,词的能指成为漂浮的,甚至每个人都成为一个个漂浮的能指,这正是粉丝出现的根据。四场大会分别由《江汉论坛》杂志社主编陈金清研究员、《求索》杂志社主编黄海研究员、湖北大学萧诗美教授和武汉理工大学邓喜道教授主持。

  在大会闭幕式上,西北大学张碧教授、中南民族大学杨金洲教授与北方民族大学张鲲教授分别汇报了各小组讨论情况,赵士发教授对大会作全面总结。本届马克思主义符号学跨学科论坛成果丰硕,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符号学的理论构建与前沿问题的研究,明确了构建马克思主义符号学的理论资源、核心内容以及主要问题,为第三届马克思主义符号学论坛的召开奠定了基础。

  http://www.cssn.cn/gd/gd_rwhz/xslt/201901/t20190103_4805914.shtml

本网编辑:吴林珂

最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