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武大

首页 >> 媒体武大 >> 正文

【长江日报】武大教授曾多次提议修改“十四年抗战”表述

“十四年抗战”回归史实

发布时间:2017-01-11 23:35 来源: 阅读:
A A A

“十四年抗战”是指从1937年“七七事变”全面抗战算起,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的8年时间。“十四年抗战”是指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算起至日本无条件投降。昨日,武汉大学教授、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会名誉会长胡德坤接受长江日报记者采访时介绍,他于上世纪80年代写的《中日战争史(1931-1945)》时,就已经提到抗日战争应该从“九一八事变”算起,而“七七事变”是全面抗战的起点。他至今也多次提议,修改“十四年抗战”的表述。

“九一八事变”本来就是抗日战争开端

胡德坤表示,认识和重申抗日战争开端问题十分重要,因为这关系到如何界定“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抗日战争的特点和对南京国民政府作用的评价。

胡德坤介绍,“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所以这次事变就已经是抗日战争的开端。

“九一八事变”激发了学生、工人阶级、爱国政治派别等力量的爱国运动,他们对国民党政府施加压力,强烈要求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抗日。国民党内部的爱国将领顶住蒋介石的压力,或者消极围剿红军,或者进行抗日,例如杨虎城、张学良、蔡廷锴、蒋光鼐、马占山等等,直至发生西安事变。

理清抗日战争历史脉络

胡德坤介绍,将“九一八事变”作为抗日战争的开端,也有利于评价南京国民政府的作用。

“九一八事变”后,抗日救亡逐渐成为中国社会的政治主题和全民族的共同要求。可是国民党政府违背全民族的意志,对日本的进攻采取“绝对不抵抗”的方针,集中兵力进行“剿共”,致使日军乘虚而入,继占中国东北之后,又进犯上海,并炮制伪满洲国。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主张武装抗日,代表全民族的利益,连续发表宣言、决议,号召全国人民武装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并派出大批干部加强中共满洲省委力量,开展东北的抗日斗争。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支持、影响下,东北沦陷区和其他地区人民及部分爱国军队,开展了波澜壮阔的抗日救亡运动,尤其是东北人民武装的抗日战争,给日本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

1935年,日军又制造华北事变,妄图把华北变成第二个伪满洲国。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作出“十二月决议”,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并领导了震惊中外的“一二·九”运动。但直到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国民党才被迫改弦更张。1937年2月,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基本接受了中共关于团结抗日的意见,从而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以初步形成。

胡德坤表示,抗日初期,蒋介石坚持攘外必先安内,认为主要的敌人不是日本而是共产党,国民政府这种不作为的、“消极抗日”的行为必须批判。而共产党经过反蒋抗日、逼蒋抗日,再到联蒋抗日的一系列努力,最终促使抗日统一战线形成,中国进入全面抗战时期,这样的抗日战争历史脉络才是清晰准确的。

中国是最早起来反抗法西斯的国家

“十四年抗战”说法是伴随着上世纪80年代东北抗日联军史研究兴起而出现的。如1987年出版的《东北十四年抗日斗争史论文集》中,有多篇论文标题出现“十四年抗战”字样,如《试论东北人民的十四年抗日战争》《简述东北人民十四年抗战的历史地位》等。

胡德坤说,“十四年抗战”的提法在当年抗战结束后就已经产生,因为1937年之前是局部抗战,而到了1937年,国民政府才正式参与抗战,并动员全国人民组成抗日统一战线。所以,当时全国都称“十四年抗战”,但在后来对此有诸多讨论。

胡德坤表示,“重申‘十四年抗战’的概念非常重要。这关系到我们国家的话语权,在二战中的地位问题。”胡德坤表示,过去大家对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认定有误,认为1939年英法开始与德国作战时是帝国主义战争,苏联参战后才变成反法西斯战争。但其实不是,二战从一开始就是反法西斯战争,“因为是我们中国打响了第一枪”。从“九一八事变”开始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抗战的组成部分,而中国是最早起来反抗法西斯的国家。

修改教材是对全民的教育

近年来,陆续有学者提出,应将“十四年抗战”写入教科书。辽宁社科院学者张洁就此提出三点理由:“十四年抗战”观点更能反映中国抗战的连续性和整体性,而且局部抗战更多体现了中国人民抗战的自觉性特征;“十四年抗战”观点可以对局部抗战予以科学定位;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得以完整呈现。

“修改历史教材是一件标志性事件,这是对全民的教育。”胡德坤说,此前对抗战时间的探讨只限于学术研究,而修改教材后属于全民普及,上升为国家行为,说明国家重视对抗日战争的评价。他表示,除了改教材,还需要媒体等多方面准确解读这一改变的意义,让老百姓知道这个事实,明白中国在反法西斯战争的地位。

(记者陈晓彤 通讯员邹永宁)

http://cjrb.cjn.cn/html/2017-01/11/content_5586915.htm

(稿件来源:《长江日报》2017111日 本网编辑:吴江龙)

最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