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资讯

首页 >> 武大资讯 >> 武大要闻 >> 正文

武汉大学推出课程思政工作坊——

专业课教师与思政课教师一起“磨课”

发布时间:2021-04-12 16:15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阅读:
A A A

新闻网讯(通讯员赵迪迪)4月9日,武汉大学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举办人文科学学部专场课程思政工作坊,专业课教师与思政课教师一起“磨课”。

武汉大学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以课程思政工作坊为平台,推动专业课教师与思政课教师双向沟通与交流,共同研讨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与方法设计,以课程建设与课堂建设为抓手,利用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学科优势帮助专业课教师找准融入思政元素的教学内容,实现专业课与思政课教学同向同行,协同育人。

在本期工作坊中,城市设计学院教师杨丽,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教师陆朋、章毓文,信息管理学院教师王玉珏参加活动,展示了自己所讲授课程的课程思政教案。思政课教师陈世锋、杨威、张荣华、陈武、陈慧女,文学院教师张晶等给出建议。

杨丽介绍了《现代住区与城市设计》课程的基本情况,在学情分析的基础上提炼出该门课程中可供挖掘的思政元素。陈慧女建议,课程思政不仅要有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更要有价值目标,应以学情分析为基础进一步细化思政元素。杨威指出,课程思政的实现路径不能僵化地寻找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的结合点,课程思政的内涵十分丰富,应在有限的时间内挖深挖透某几个结合点。陈武表示,教师可以从学生的角度思考如何开展课程,以问题导向为出发点,使课程更富有感染力,如可以从传统文化中挖掘更有代表性的内容。张晶谈到,课程思政很多时候涉及到教学方法,学情分析是教学过程组织的基础,只有做好学情分析才能把握现有基础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的距离;在案例选择方面,可以适当调整教学节奏,使其更符合教学规律。张荣华分享了他对课程思政的理解,指出思政育人,课程育才;思政教做人,课程教做事。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强调价值观和情感,课程内容能够入心是教学的关键点,因此要合理分配专业课程内容和思政课程内容之间的比例。

陆朋、章毓文结合《大学英语》课程,详细介绍了在教学内容中通过讲述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内容,以达到将思政元素融入课堂的教案设计。陈慧女指出,大学英语课程的设置重难点可以更多考虑以英语的语言学习为重点。陈世锋谈到课程中可以使用的具体的思政元素,如介绍中国经典英译的具体情况,传达中国情怀,拓展学生国际视野。张晶指出,英语课程的特殊性在于其极强的互动性,可以多激发、引导、鼓励学生参与课堂,知识入脑、能力提升与价值观入心三者是有机结合的统一整体。王玉珏也结合自身经历,谈到可以从反面角度如破坏文化遗产的案例出发,引导学生认识到文化互鉴的重要价值。

王玉珏结合《档案学基础》的课程思政教案设计,从培养学生对国家的责任感角度,挖掘课程内嵌的课程思政元素。陈慧女指出,王玉珏老师对课程思政的理解到位,本门课程从记忆传承讲文献遗产,传授专业知识的过程就能够有效体现课程思政的要求。张荣华认为,课程思政和讲授的专业课内容并不冲突,讲授课程的过程也是沟通和交流的过程,该门课程契合学校推崇的内生长模式,主张让学生自发地接受教学内容。陈世锋针对该门课程提出具体建议,如教师可以搜集更贴近现实的案例丰富课堂内容,如“数字敦煌”的资料库。

据悉,课程思政工作坊是课程思政中心继课程思政专家讲坛之后推出的又一个常态化举措。通过专业课教师与思政课教师的沟通交流、共同磨课,实现双方人员双向交流、内容双向供给。课程思政工作坊面向武汉大学各学院教师开放报名,实行预约制,每两周举办一期。

(编辑:肖珊)

最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