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31个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75门课程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1月,教育部公布2019年度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我校申报的3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及10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均获批,获批率达100%,入选数位列全国高校第六位。2月,在全国高校教师教学竞赛状态数据排名中,我校以奖项数量126项、总分100分的成绩,连续三年蝉联第一。同月,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2015-2019年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中,我校以599项获奖总数、98.4分的成绩居全国综合排名第三位。11月,75门课程入选教育部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入选总数居全国第四位。
二、武汉大学荣获201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科技工作者荣获多项奖励
1月,在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武汉大学主持完成的3项科技成果获奖,其中1项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参与完成的3项科技成果获奖,其中1项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2019年度湖北省科学技术奖励中,我校获奖35项,获奖总数稳居全省前列,其中刘经南院士获突出贡献奖(全省仅1人)。此外,李德仁院士被授予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ISPRS)布洛克金质奖章,是获此殊荣的首位中国学者;王行环领衔的武汉雷神山医院团队获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牌,彭志勇获创新争先奖章,胡钦勇获创新争先奖状;金涛勇获第十六届中国青年科技奖;缪爽获2020年度求是杰出青年学者奖;王行环获全国十大“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
三、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中南医院医护人员坚守抗疫一线,一批先进集体和个人荣获表彰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中南医院的医护人员临危不惧,白衣执甲,在战“疫”最前线书写了令人感佩的武大担当。人民医院除院本部和东院区外,托管武汉市第九医院,主持武昌方舱医院、武汉体育中心方舱医院、光谷日海方舱医院,还支援金银潭医院等。中南医院除院本部外,全面接管雷神山医院,托管武汉市第七医院,主持武汉客厅方舱医院。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人民医院、中南医院检验科党支部获评先进集体,胡克、余锂镭、徐海波、夏剑获评先进个人,余锂镭、夏剑获评优秀共产党员,中南医院检验科党支部获评先进党支部。在湖北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5个集体获评先进集体,16人获评先进个人,2个集体获评“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2人获评“全省优秀共产党员”。此外,王行环、李艳获第十二届“中国医师奖”; 8位医护人员获“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抗疫特别人物称号。
四、学校启动系列重大科研平台建设,科研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学校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推动“武汉光源”、重离子医学中心等重大平台建设取得新进展,推进免疫与代谢前沿科学中心、空天信息智能服务集成攻关大平台建设,牵头组建湖北珞珈实验室、武汉量子技术研究院,成立武大-旁遮普大学红莲型杂交水稻联合研究中心、中俄极地联合研究中心、喜马拉雅水电研究中心等国际科研平台。科技工作者不断取得新成果:3月,《自然》在线发表了袁声军教授与国内外团队关于石墨烯气体通透极限的研究成果。4月,《自然》在线发表蓝柯教授关于新冠病毒气溶胶动力学分析的研究成果。9月,《自然》在线发表了邓鹤翔、昝菱教授课题组在人工光合作用领域的研究成果。11月,《自然》在线发表宋保亮教授课题组关于胆固醇合成调控新机制的研究成果。此外,我校医学学者也表现不俗:《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蓝柯、刘映乐教授等联合团队的论文,《美国医学协会杂志》(Jama)在线发表彭志勇教授团队的论文和张志将副教授团队的论文,《柳叶刀》在线发表张元珍、侯炜教授等人的论文和王行环教授作为共同通讯作者的论文。
五、云端线下风雨无阻,2020年毕业典礼隆重举行
6月20日,一场特殊的毕业典礼在武汉大学举行。这场典礼有660位毕业生代表线下参加,15000余名毕业生通过5G直播共聚“云端”,参加专属于自己的青春盛典,为大学生涯画上完美的句号。今年,学校克服重重困难坚持举办毕业典礼,正是希望寄托在这场仪式中的武大精神经由毕业生延续和弘扬,同时昭示抗疫胜利,助力武汉重启。今年除毕业典礼外,学校还举办了教职工荣休仪式、学术委员会换届仪式等,充分彰显了学校尊重学者、关爱学生、崇尚学术、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
六、武汉大学网络安全学院签约入驻国家网络安全基地
8月28日,武汉大学与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东西湖区)签署国家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基地网络安全学院入驻办学协议,正式开启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国内领先的一流网络安全学院新征程。网络安全学院将坚持教育、技术、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形成人才培养、技术创新、产业发展的良性生态,实行独具特色的“网络安全学院+创新产业谷”模式,探索产学研协同育人、合作科研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机制。
七、大型汉语工具书《古音汇纂》面世,人文社科研究取得系列佳绩
10月30日,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大型古籍工具书《古音汇纂》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这部由武汉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宗福邦担任主编,带领古籍整理研究所学者历时22年编纂的鸿篇巨制,与此前出版的《故训汇纂》珠联璧合、相映生辉。今年,我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取得一系列好成绩,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获批202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15项,居全国高校第二位;获颁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59项,居全国高校第四位;《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项目、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等5类项目数均排名全国高校第一。
八、学校隆重表彰为抗疫做出卓越贡献的校友
11月28日,武汉大学用一场隆重的仪式,对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功勋卓著的校友集体、个人及校友之友进行了表彰。在疫情最危急时刻,众多武大校友和校友企业多方奔走、千里驰援,大批医疗界校友战斗在疫情救治一线,多位校友在抗疫中献出了宝贵生命。据不完全统计,超过5000多名校友参与全球医疗物资采购、运输、调配,捐赠人数超过40万人次,捐赠总额超过12亿,占武汉市接受捐赠总额的四分之一以上。除武汉大学及其附属医院,武大校友还支援和捐助了湖北省69个地市州县的600多家医疗机构和公共服务机构。
九、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武大成立国际法治研究院、长江文明考古研究院跨学科研究平台
11月20日,武汉大学国际法治研究院成立,这是武汉大学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国际法研究和运用”重要指示精神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关于“加强涉外法治体系建设”部署要求的重要举措,也是武汉大学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国家高端智库建设的重要举措。12月29日,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湖北省教育厅、文化与旅游厅、武汉大学、在鄂相关高校及湖北省考古文博单位统筹力量共同组建湖北省新时代考古学建设共同体,由武汉大学与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共建的长江文明考古研究院成立。
十、武汉大学蝉联“全国文明校园”荣誉称号
12月,我校顺利通过复查,蝉联“全国文明校园”和“湖北省文明校园”荣誉称号,杨昌林家庭获评全国文明家庭。同时,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中南医院蝉联“全国文明单位”和“湖北省文明单位”荣誉称号。自2017年获评首届“全国文明校园”以来,学校深入推进文明校园创建工作“行于人人、融于时时、化于事事、见于处处”,为实现学校内涵式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创造了良好氛围、提供了一流环境。疫情期间,身处疫情防控“主战场”的武汉大学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新形态,成功实现“停课不停学”。4个党组织入选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样板党支部。学校入选教育部首批师德师风建设基地,成为中部地区唯一入选单位。一批典型人物获表彰:陶德麟教授被教育部追授“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徐红星院士和龚作炯教授获评全国先进工作者等。
年度新闻人物
王行环:临危受命勇担当
王行环,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院长、教授,武汉雷神山医院院长。从事泌尿外科医教研工作30余年,是泌尿外科微创医学领域的开拓者之一、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4项)首席科学家、名医百强榜Top 10 Dr.等,位列中国泌尿外科专家学术影响力第三名(全球学者库2020年8月发布)。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300余篇,临床研究成果被国际多种疾病权威指南采纳,主持制定行业标准7项,获发明专利等知识产权60余项。领衔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全国创新争先奖奖牌;个人获第十二届“中国医师奖”、2020全国十大“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2020“荆楚好老师”特别奖等。在新冠疫情期间,他临危受命担任雷神山医院院长,将来自286家医院的3202名医护人员、1000余名后勤保障志愿者、1.3万名建设者紧紧凝聚在一起,铸造成一支抗疫精锐之师,取得了近98%的救治成功率、医院零感染、安全生产零事故、环境零污染的抗疫成绩,创造了“雷神山奇迹”。他带领的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泌尿外科在2019年度中国医院科技量值排行榜位列第八名。
(图文整理:陈丽霞、付晓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