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资讯

首页 >> 武大资讯 >> 武大要闻 >> 正文

【致敬40年】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中发挥引领和促进作用

发布时间:2018-12-06 10:59 来源: 阅读:
A A A

作者:娄延常

改革开放40年来,武汉大学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大潮中勇立潮头,做出诸多创新性的改革与探索,在某些方面发挥了公认的引领和促进作用。我在珞珈山学习工作生活了55年,作为武汉大学改革开放40年的参与者、探索者和见证者,为此深感自豪并谈点感悟。

制度引领----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与创新

改革开放40年来,武汉大学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创新一直走在高校前列,以学分制为主导的教学管理制度改革独领风骚。

首先,在全国高校率先实行学分制。1978年上半年,武大在77、78级学生中开始试行学分制。同年4月在北京召开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我是会议材料组成员。武大向大会提交的交流材料就是学校试行学分制的情况汇报,引起代表关注并纷纷竞相索取。1978年7月,教育部在武汉召开全国高校文科教学工作会议,我是大会秘书组成员。时任武大副校长的童懋林同志,应邀向代表作武大实行学分制情况专题报告,介绍了武大向大会提交的文科几个专业的学分制教学计划方案。大会通过了文科主要专业的学分制和学年制两套教学计划方案,供学校参考选用。自1978年下半年,武大各专业普遍实行学分制,学分制在其他高校开始逐步推行。1979年始,主流媒体开始高度关注武大实行学分制情况,并进行深度报道。

其次,率先实行以学分制为主导的教学管理制度综合配套改革。教学过程的复杂性决定教学管理制度的多样性,学分制作为一种处主导地位的教学管理制度,需要其他教学管理制度改革与之相适应。20世纪80年代,学校率先出台一系列具有创新性教学管理制度,我作为教务处科员、教学科负责人、副处长,大都参与了调研、文稿草拟和探索实践,以促进学分制的健康发展。例如,为克服学生课程选修盲目性,学校出台了导师制以加强对学生课程选修和学业的学习指导;为防止片面追求学分和“60分万岁”现象滋长,学校推出了学分绩点制,将课程学习的量(学分)和质(绩点)结合以确保教学质量;为将学生课程选修引入人才培养模式变革轨道,学校适时实行主修辅修制和双学位制;为充分发挥学分制灵活性,学校实行转系转专业制度和弹性学制,允许学生根据兴趣特长转系转专业,允许修满总学分者提前毕业就业或攻读研究生;实行插班生制,允许具有专科学历水平的优秀青年经严格考核专升本,插入本科三年级学习等等。武大这些与学分制配套的创新性教学管理制度,至今仍具有生命力,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并促进学分制的健康发展。

再次,引领学分制不断深入和完善。我们开始实行的学分制,因受计划经济体制制约应称为学年学分制。随着计划经济体制不断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发展,为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需求,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不断深入发展和完善。武大总不失时机率先修订调整各专业的学分制教学计划方案,调整课程类型与结构,增开选修课类别与门数,增加选修学分占总学分比例,强化学分制的灵活性,扩大学生学习的自主权等,逐步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学分制。进入新世纪后,为适应国家创新发展战略和培养高质量创新人才,武大又率先实行“创新学分制度”;为适应大学教育对学生收费,武汉大学实行“按学分收费”制度的改革,走在高等学校的前列;为扩大改革开放和开放式培养人才,武大又较早地与国内外著名高校建立学分互认互换制度等。

在高校学分制的实行、改革和完善过程中,武大无疑地起着些许示范、促进和引领作用。

模式引领----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与发展

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决定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度和广度。改革开放40年来,武大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变革,始终走在高校前列,甚或发挥某些引领和促进作用。

一是倡导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新中国成立后,高等教育照搬苏联人才培养单一化模式,以专业为平台,以专才为培养模式,同一专业毕业生知识结构千人一面。改革开放后武大率先实行学分制,充分尊重学生志趣爱好和个性发展,发挥学分制的灵活性,以选课制为基础,倡导和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学校允许学生按兴趣爱好选修课程,合理构建自己富有个性的知识结构;允许学生依个性特长,跨学科转专业学习;允许学生依自己的学习潜力,多修或少修课程;实行弹性学制,“让腿子长的跑得快”;开展一年一度全校性大学生学习竞赛,以展其才华等。从而变同一专业同年级学生知识结构单一化为多样化,促进学生冒尖成长效果显著。1984年7月,我受时任校长刘道玉同志委托,为《人民日报》撰写《尊重学生志趣 鼓励学生冒尖》特约稿以武大教务处名义发表后,社会反映强烈。《新华文摘》全文刊登,诸多教育类刊物或转载或摘登,人民日报出版社《在改革的道路上》全文收录。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符合教育和人才成长规律,巳成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主流意识。

二是推出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是武大自1983年实行主修辅修一制、双学士学位制的基础上推出的,旨在使学生具备两个专业的基本知识,端上两个饭碗,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社会工作适应力和科学研究进攻力,深受社会用人单位欢迎和国家重视。教育部随后出台第二学士学位制,批准武大等校首批举办第二学士专业,培养更高水平的复合型人才。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及其实施意见正式明确写入:“要重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急需的高层次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2001年,武大等七所教育部属大学签订联合办学协议,相互承认学分,鼓励学生到他校攻读辅修专业或双学士学位专业,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复合型人才。这一改革创新成果,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复合型人才培养,现已在高校广为推行。

三是开展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为适实科学技术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并以高度综合为主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武汉大学又率先开展对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1992年,武大在高校率先举办人文科学试验班,打通文史哲三大学科培养高素质跨学科人才。此后相继举办数理经济、数理金融、国学等试验班。2000年新武大组建,为发挥多学科综合优势举办了十多个跨文、理、工、医大学科的实验班,受到教育部高教司高度重视。武大跨学科人才培养迅即列为教育部教学改革重点课题,并予资助。我是该课题负责人之一,主持跨学科人才培养理论研究子课题。武大跨学科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取得丰硕成果,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培养了一大批国内外著名大学与研究机构抢录为研究生的学霸,出版了一套“跨学科人才培养理论与实践研究”丛书,荣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推动和促进了我国高校跨学科人才培养。

四是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武大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形成和发展,进行了长时间积极探索。20世纪80年代中期,武大就提出要培养“开拓型人才”、“创造型人才”、“创新人才”,我和李进才等教务处干部,撰写并发表《改革高等教育,培养具有创造能力的开拓型人才》等多篇文稿。当时也有学者提出要培养“创新性人才”、“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等。1998年江泽民同志提出“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在教育”后,培养“创新人才”成为教育改革的热词。武大及时提出要把学校办成创新人才成长的摇篮,后推出三创教育理念。国家《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颁布后,明定大学要“成为知识创新和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培养的基地”,培养创新型人才成为高校普遍共识。武大作为“985工程”重点建设大学,成为国家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基地,举办了弘毅学堂,担负五类卓越人才培养历史使命,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中走上“拔尖创新”的新高度和高校前列。

理念引领----教育办学理念的创新与探索

改革开放40年来,武大在教育和办学理念方面不断探索和创新,并在教育界和社会上产生积极影响。现择其要者略忆之。

关于大学生能力培养理念。恢复全国统一高考录取的大学生,进校后兴起学习知识热潮。为正确处理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关系,武大在高校率先提出重视大学生“智能培养”理念。在1981年湖北省高教学术讨论会上,时任校长刘道玉同志应邀作《要重视大学生智能的培养》主旨报告。这是湖北省改革开放后召开的第一次高教学术会议,是全国首次集中讨论大学生能力培养专题研讨会,刘道玉同志第一次系统阐述大学生能力培养理念,在高教界引起强烈反响。我和李进才、刘花元同志向大会提交《从尖子学生看大学生成长》论文,重点探讨尖子生创造能力的培养。会议编发《培养和发展大学生的智能》论文集。此后,一些省、市和高校纷纷举办大学生能力培养研讨会,我也撰写并发表几篇大学生能力培养论文。武大倡导的注重能力培养的理念,无疑发挥些许积极促进作用。

关于“三创”教育理念。“三创”教育,即创造教育、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三创”教育作为综合性教育理念,是2001年新武大第一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上,总结原四校各自办学传统优势和理念基础上形成的共识,并写进了《武汉大学本科教学改革与发展行动计划》。“三创”教育理念为武大在高校率先提出,为“查新”权威机构所查证,成为武大办学的重要指导理念。在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中,武大推出创新学分制度,建立两年举行一次的大学生“三创”成果展和评奖制度,开设“三创”教育系列通识课,设有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训中心和基金等。2016年教育部组织专家组对武大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进行评估,对“三创”教育作为武大办学特色和理念一致认同并高度评价。《光明日报》等主流媒体,对武大“三创”教育理念与成果多次进行深度报导。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中,创造教育、创新教育、创业教育作为理念,已为不同层次高校部分或全部吸纳。

关于其他教育教学理念的创新与探索。改革开放40年来,在不同时期武大都提出具有时代特征或特色的教育教学和办学理念。例如,2005年本科教学工作会议上推出“打造世界一流本科教育”理念,无疑与“双一流”建设契合并有超前意识。2010年12月李晓红同志任校长后,学校提出“顶天立地”的办学理念,旨在为国家和地方建设、高端科技发展和基础理论创新做出更大贡献,并促进学校快速发展。当下,武大在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中,提出的“人才培养是本、本科教育是根”的理念,已为高教界关注,教育部有关文件采纳。这些教育教学与办学理念,都具有积极影响和促进作用。

我深信,具有改革创新基因和优良传统的武汉大学,在高等教育“双一流”建设中,通过不断深化改革和创新,一定能走在高等学校前列,尽早实现把武汉大学办成世界一流大学的武大人的武大梦!(作者为原武汉大学党委副书记)

(编辑:陈丽霞)


最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