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资讯

首页 >> 武大资讯 >> 武大要闻 >> 正文

【记者调查】走进LAN:神奇站长和他的乘客们

发布时间:2018-11-22 08:46 来源:武汉大学报社 作者: 肖珊阅读:
A A A

本报记者:肖珊

如果将大学比作一场旅途,武汉大学有这样一个实验室,被学生们称为人生最美的车站。这个车站的站长,在学生眼中是神奇的哆啦A”——能强力送助攻的温暖守护者。

学生们亲昵地称呼自己的实验室为“LAN”,骄傲地称自己为“LANer”。听起来与懒人同音?实际上,看过他们的履历后,就会感受到这背后爆棚的荣誉感和归属感:仅2018年至今,他们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发表影响因子大于10的论文16篇;几乎每位本科生毕业前都手握SCI论文;历获挑战杯全国一等奖和特等奖;产生过两位珞珈风云学子和两位学术之星……

LANer蝉联十大风云学子

所谓“LAN”,是“Laboratory of Advanced Nanomaterials(武汉大学先进纳米材料实验室)的简称。它成立于201226日,负责人是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付磊教授。

LAN全家福

实验室主要致力于二维材料的可控生长及其在电子信息和能源领域的应用的研究。他们奉行这样的团队文化:富娱乐精神,究微纳之间;做有趣、迟早有用的科研;享受简单、有创意的生活;积极、齐心协力、各显其能,结伴解开华丽碳纳米材料家族的主公——石墨烯不为人知的秘密。

我的学生很有创造力,时常让我惊叹。神奇站长付磊如此评价他的乘客们。


进阶之路:把每级台阶变得像纸一样薄

能吃苦吗?能。能坚持吗?能。只要本科生具备热情和韧劲,就能进入LAN,开启科研进阶之路。

2017年,本科生团队“LAN For Dream”获得第十五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是我校参赛史上首个全国特等奖。这个团队的8名成员全部来自LAN

▲ LAN for Dream团队捧回挑战杯特等奖

队长王晨校是2014级本科生,大一进入LAN20169月起,在付磊的集结和指导下,王晨校等本科生的科研课题陆续开启,逐步构成了完整的项目团队。

周一到周五上完课之后,21:00去实验室,在宿舍关门前赶回去,周末也常泡在那里。王晨校介绍,团队参赛组别是能源化工组自然科学论文类,论文的发表数量和发表刊物的影响力,是决定能否获奖的关键因素。

备赛过程紧张而艰辛,所幸功不唐捐。团队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4篇高水平学术论文,包括1篇《美国化学会志》(影响因子14.357)、1篇《德国应用化学》(影响因子12.101)、2篇《材料化学》(影响因子9.890)。怀揣丰硕的成果,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LAN For Dream终于梦想成真。

对本科生来说,在化学领域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真心不易。如果笼统地和本科生说课题走向与发表论文,学生会很迷茫的。在整个备赛过程中,付磊始终陪伴LAN团队左右,每周定期开组会,引导学生一步步完成实验和论文撰写。这也是一条从科研小白到科研达人的渐进之路。

就像拼图一样,鼓励他们一片一片地拼,渐渐地图像就清晰了,作品也慢慢成型了。这是付磊带本科生做科研摸索出来的方法:先让学生从最无压力的部分动手,一笔一划地完成,不知不觉中离目标越来越近,把台阶变得像纸一样薄,让学生每天都有进步,不断获得正反馈。

选择学生时,付磊最看重学生的渴望度和专注度。在他看来,这两点决定了学生在科研过程中的执行力。如果学生的渴望度和专注度前面能再加一个长期,我认为他们就具备了科研者的核心素质。他希望,学生们通过几年在实验室的锻炼,一方面能掌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CTO),一方面也能提高学术交流、成果展示等多方面的能力(CFO),元气满满地奔向下一段旅程。

 

生生不息:从科研小白到电池四姐妹

实验失败是家常便饭,在化学院实验楼里,总能遇到脸上愁云密布的学生。

与完美的预期结果相比,如果你们得到了一个意料之外的结果,可能会更有意义。付磊很善于正向激励,他的这句话含有两层意思:第一,与巩固现有的认知体系相比,科研者更重要的是拓宽人类的认知体系。这个实验结果,你可能是全世界70亿人口中第一个发现的,还不足以让你兴奋吗?第二,失败的实验结果,如果换一个思路钻下去,可能会变成更重要的新发现。

付磊的这段话,说明了科研就是一件越挫越勇的事。不久前,实验室的同学们做一个光解水实验,历经两个月上百次反应,做出了几毫克二维材料,但是送去测试后不慎全被毁了。大家很绝望,认为实验肯定无法完成,甚至有不想再浪费时间的想法。但是对科研的热爱以及那股不服输的韧性鼓励着大家:大不了从头再来,每个人再搭把劲,加油!于是小组成员昼夜轮转,又坚持两个月,最终做出成果发表在《先进材料》上。

这个小组,便是LAN有名的电池四姐妹电池四姐妹由四个专攻电池研究的女生组成,她们分别是2013级硕博研究生张琴,2016级硕博研究生王文婕,2017级硕博研究生朱小会和张家谦。她们齐心协力,乐于奉献,在电池领域攻坚克难。

▲ “电池四姐妹”

“电池四姐妹”是LAN的一段佳话,而她们在起步阶段也有过漫长的暗自哭泣的科研小白沉潜期。

2013年,张琴从外校考研进入武大的面试中,一句我会用行动证明我自己打动了付磊。头两年,与她相伴的是不透气的防毒面具和臭到令人晕厥的硫化氢,但并没有换来一篇论文。绝境让她怀疑自己的选择。付磊看中了她身上不服输和倔强的劲头,鼓励她转博继续坚持。而其他成员,也常常为自己的课题苦恼,熬夜至凌晨也是常态。

王文婕谈论起与姐妹们共同奋斗的日子十分开心,有困难,一起扶持走过。那次光解水实验是最艰苦的一次,也是我们友谊更加稳固的一段回忆。王文婕在进入武大的两年里,发表了4篇高水平SCI论文,包括3篇《先进材料》和1篇《美国化学会志》。

张琴毕业后成为武汉科技大学的一名青年教师,电池组也迎来新鲜力量——2018级硕士研究生雷佳。王文婕接过张琴的接力棒,成为新电池四姐妹的大姐,继续带领团队前进。现在,四人即使各自做不同的课题,也会在关键时刻集体帮助一人攻关,不会觉得与自己无关或者在意作者排名。现在,王文婕正在把自己从张琴身上学到的,包括如何帮助别人排解压力、如何带领师妹各抒己见和构思课题等方法付诸实践,让电池四姐妹的故事一直延续下去。

最好的传承是基于热爱和责任的自循环,这是一种生生不息的力量。

 

斜杠青年:学霸们追求多元化的人生

学霸、党支部委员、国家二级运动员……2018级硕士生丁一然形容自己为斜杠青年,其中的心得是善于管理时间十分注重效率。实际上,我们LANer是一群斜杠青年。

斜杠青年来源于英文Slash,出自《纽约时报》专栏作家麦瑞克·阿尔伯撰写的书籍《双重职业》,指的是一群不再满足专一职业的生活方式,而选择拥有多重职业和身份的多元生活的人群。斜杠青年不仅指那些有着多重身份、多重收入的人。它代表的是一种全新的人生价值,核心在于多元化的人生。

LAN的题名——武汉大学先进纳米材料实验室,这十三个字由LAN研究生、本科生和付磊一人一个字写成,寓意实验室是LANer的,她的未来握在所有LANer手中LAN的文化,可以归结为12个字:人人热爱,人人建设,人人传承。

实验室布置、网站设计、日常管理、活动组织等,由全体LANer一起负责。”LAN“大管家曾梦琪如是介绍,根据每个人的性格和特长分配公共事务,来增强大家对实验室的熟悉度和归属感。

▲ LAN的网站

“华容道”style的学生风采展板墙

曾梦琪是LAN培养出的优秀博士,因为优异的科研成绩曾荣获武汉大学十大珞珈风云学子十大学术之星,并且两次拿到武汉大学学术创新奖一等奖。她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LAN永远改变了我的星轨,在这里我遇到了更好的自己。她毕业后以特聘副研究员的身份继续留在了LAN,期待着和LAN一起继续更好地成长。

王文婕从小绘画,从重庆大学本科毕业加入LAN后,机缘巧合让付磊看到了她制作海报和绘图的才能,顺理成章地承担起网页、展板的美工设计。王晨校兼具技术宅文学青年属性,负责课题组的微信公众号内容运营。张琴爱唱歌,是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的歌后,闲暇放松时负责带大家去K歌;丁一然爱好体育,他给大家制定健身计划,带同学们到户外锻炼……

总务、财务、卫生等每个事项都有专人负责,他们尽职承担公共事务,维护实验室正常运营。“LAN很有凝聚力,LANer各司其职。实验室的资深优秀本科生、目前已保研至北京大学的梁晓阳说,就像一个个身体部件,有头有手,组成了一个完整、超赞的人。

在这样一个集体里,大家日复一日地做着科研工作,很多时候是繁忙而单调的。支撑大家的,除了认识真理时刹那的纯粹快乐,还有互相扶持的深厚友情。大家都把实验室当成自己的家,做自己擅长的事,充分展现自己的才华,使自己显得独一无二不可或缺,在付出的同时也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

最近,LAN2017年度最佳Leader2014级硕博连读的张涛常去生命科学学院听课。张涛认为,只了解一门专业知识对于科研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对计算机、物理、生物等学科的兴趣,为自己在化学领域的发展提供了莫大帮助。他曾经为了提高实验数据处理速度,自学编写了一套程序,极大提高了科研效率。

高档文章往往是各个学科之间交叉碰撞产生的火花。张涛曾做过一个课题,涉及到两种二维材料的伴生生长,这让他联想到动植物之间的共生:地衣和苔藓,鳄鱼与牙签鸟……受这些现象启发,他讲了一个深度与趣味性并行的科研故事,相关的成果发表在《自然通讯》上。

科研在短期内是很难评估其价值的,但是探索未知的乐趣却是一直存在的,而且会随着认知的深入逐渐让人着迷。认识真理时的快乐,是本身就可自足的思维之美。付磊的这句话,道出了LAN这辆科研列车上,站长和乘客们执着于科研的心灵独白。(学生记者覃雅行对本文亦有贡献)

 

>>>学生访谈

付磊是哆啦A吗?

付老师在我们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就像哆啦A,既能化身为无所不能的战士给大家送助攻,也能是温柔贴心的家人和我们一起经营学习和生活。工作(做实验+数据分析+撰写论文)时很严肃,平时很活泼。

——学生说

▲ 付磊

问:付老师平时是怎么对研究生进行指导的

LANer付老师培养学生时有自己的坚持,他坚信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以及对科研的敏感度。他非常喜欢与我们探讨课题,不希望我们成为做实验的机器,搞流水线生产,而是成为真正的科研工作者。他希望我们是基于自己的兴趣,好比在泳池里随着灵感去游,直到找到适合自己的科研方式。

他喜欢引导我们提出关键科学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案。他一直尽责地当着 水位计,适时提醒我们水深水浅,帮大家把握好方向。在他那间小小的办公室里,无数次传来大家大声争辩课题的声音。对于我们提出的不同意见,他不恼不怒,兴奋地与大家讨论各个思路的走向与可行性。

问:导师教授的课程中,让你最受启发的一门课是什么?并举例说明他的上课风格。

LANer我最受启发的一门课是全校的通识选修课《生活中的化学》,这门课的选课率和到课率都极高。我从未想过,专业的化学知识能以如此有趣而曼妙的方式呈现。他给我们介绍看似简单的化学发现背后投射的历史,让人感受到探索的魅力和学科的历史厚重感;他也会结合时代潮流,揭秘最新科技中蕴含的化学知识,充分展现科技与时代发展的如影随形。

他的课最有特色的地方在于“私人定制”,他喜欢在每次课程结束后做个小调查,然后参考学生的兴趣点,灵活调整下次课的授课内容。这种上课模式给他增加了很大的备课压力,但让学生对他的课永远怀着新鲜感和期待。

问:导师平时与你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LANer付老师就像哆啦A,既能化身无所不能的战士给大家送助攻,也是温柔贴心的家人和我们一起经营学习和生活,甚至还是调皮的小伙伴陪大家任性。他是超强助攻,令人惊叹的文献积累量和手到擒来的各种冷门数据或图形处理软件,随便放放小技能就能拯救濒临绝境的我们。他也时不时拉他的大神圈N位院士+各种资深学者)与我们进行学术交流,来自业界大牛的建议和心得让我们受到激励,切实地改善自己的不足。他还会因为课题组成员的一句话我梦想出一本书,立马就像打了鸡血一般拉了一支队伍,完成了国内首部石墨烯专业译著(《石墨烯:基础及新兴应用》,科学出版社,46万字),这本书在业界好评如潮。

LAN出书啦—《石墨烯:基础及新兴应用》

实验室一桌一椅、各种仪器,放置妥帖的小油画、绿色植株,随处可见的实验室合照日历,都是我们一起悉心安置的。他时常组织户外活动,小到几个小时的羽毛球赛,大到秋日里的落雁岛烧烤、春光下的云雾山山行等。他时不时也调皮鬼附体,和我们一起干一些任性的事,把素来呆板的毕业答辩海报做成大片风格,和大家一起设计华容道”style的学生风采展板墙,号召实验室室花”“室草CP拍实验室形象片……

室花室草”组CP拍实验室形象片

问:在科研之外,你的导师还有哪些独特的个人魅力?请举例说明。

LANer付老师是一个非常完美的encourager。研究生尤其是理工科做基础研究的研究生,实验失败简直是家常便饭。付老师除了给大家实用的课题指导之外,也非常花心思安抚情绪,使我们在科研旅途中乐学、会学、善学。看见某个学生最近蔫蔫的,或者汇报进度时无精打采,他会耐心地帮学生梳理课题亮点,并且以实例告诉你转角处就是成功了呐

付老师从不吝于真诚赞美,从来没有老师的架子。我们出去参加评选或比赛,他总是全力送助攻。我们每取得一个成功,他都真心高兴。他会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安排课题和公共事务,非常尊重大家对实验室的各项建议,让我们建立对自己的信心。在实验室的三五年时光,除了能力提升,我们也越来越自信从容,都变成了正能量达人。

(稿件来源:武汉大学报14833 编辑:肖珊)

 

最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