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通讯员马淑杰、陈庚、杨敏、陈世银 记者吴江龙)为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更好地服务国家发展战略,10月21日,武汉大学与光明日报社联合举办的第二届“珞珈智库论坛”成功举办。来自国内学界、政界、文艺界、传媒界、智库机构的专家齐聚珞珈山,以“新时代文化强国战略”为主题,围绕文化发展和智库建设深入研讨、广泛交流。
光明日报社副总编辑陆先高,湖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喻立平,校党委副书记沈壮海等出席开幕式,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王培刚主持开幕式。
沈壮海在致辞中指出,武汉大学诞生于民族危亡之际,成长于独立自强之路,以谋求人类福祉、推动社会进步、实现国家富强为己任。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具有悠久的历史、优良的传统、深厚的底蕴,产生了一批标志性学术成果,一批咨询报告获国家领导批示、被相关部委采纳,“珞珈智库”在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中取得了显著成绩。学校将继续发挥优势特色,积极推进新时代“珞珈智库”建设,努力提升服务决策咨询能力,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陆先高肯定了本届论坛为推进新型智库资政启民、助力文化建设的意义和作用。他指出,改革开放40年的伟大实践,我国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但文化建设与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相比仍有一定差距。智库应勇于担当,通过深入研究宏观战略问题、精细研究具体问题、超前研判最新态势与前沿问题、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和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等,为文化强国做出积极贡献。武汉大学人文底蕴深厚,专家学者们积极接续历史文脉、传承家国情怀,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理论储备和智力支持。光明日报将继续保持开放性,与大家一起共建新型智库共同体、抒写中国智库家国情。
喻立平指出,中华民族在站起来、富起来的过程中,离不开文化的强盛。推进文化强国战略,一方面必须面对和回应西方文化的挑战,保持中华文化的胸怀、智慧和自信,完成中西文化的融通;另一方面要通过坚守中华文化的立场、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关注和回应时代、参与经济社会发展实践,实现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他感谢在武汉大学获得近距离聆听大师们智慧碰撞的机会,感谢专家和领导们长期以来对湖北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文化发展的关心和支持,感谢光明日报社对推进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和智库建设所作的贡献。
本届论坛承袭上届传统,以主旨演讲和圆桌对话形式展开。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孙正聿、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冯天瑜、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院长仲呈祥、湖北省文化厅厅长雷文洁、湖北省文学艺术届联合会主席刘醒龙、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骆郁廷等6位专家围绕论坛主题发表了主旨演讲,武汉大学中国语情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赵世举主持。
在下午举行的圆桌对话论坛上,国家图书馆原馆长、中国图书馆学会理事长韩永进,国家文物局原党组成员、副局长刘曙光,国家行政学院文化政策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祁述裕,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杨华等专家围绕“文化发展与文化政策”主题展开了探讨。北京大学国家战略传播研究院院长程曼丽、澎湃新闻网常务副总编辑李嵘、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副主任于运全、武汉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副院长王战等嘉宾围绕“文化传播与国家形象”主题进行了对话交流。两场对话活动分别由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傅才武、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单波主持。
据悉,武汉大学近年来充分发挥学科综合、人才会聚和科研创新等优势,大力实施“服务国家战略、对接部委需求、融入地方发展”的智库建设方略,形成“珞珈智库”立足湖北、聚焦中国、放眼世界的鲜明品牌特质。武大学者深度参与钓鱼岛、南海维权斗争,参与立法法、外资法、商事仲裁规则等有关立法的起草,为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一带一路”国际争端解决机制等领域提供了大量咨询报告,提出的开创湖北发展“黄金十年”、打造长江经济带升级版等一系列建议为制定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产生了重要影响。学校还积聚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史学、文学、新闻学等多学科力量,组建武汉大学国家文化软实力协同创新中心,围绕文化强国建设问题努力贡献武大学者的智慧。“珞珈智库”在理论创新、咨政建言、舆论引导、公共外交、社会服务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珞珈智库论坛”由武汉大学与光明日报社联合主办,本届论坛由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等智库机构承办。论坛每年举办一次,主要围绕国家亟需和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立足武汉大学学科和科研优势,搭建智库服务与政策对接的平台,积极推进经济和社会的创新发展。
(摄影:舒佩、杜亮、肖劲草 编辑:陈丽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