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生:裘佳妮
人物名片:熊立华,水利水电学院副院长、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既然你问到这个问题,那么你熟悉贝叶斯理论和蒙特卡洛方法吗?”面对来办公室请教问题的硕士生专美佳,水利水电学院教授熊立华一边提出问题,一边起身走向那占据着一整面墙的书柜,柜子里摆满了各类专业书籍。
他准确地定位到第二排橱窗,在一排蓝色的书本中找寻起来。那是一排有关数学理论和统计知识的丛书,统一的蓝色封皮上印着字体规整的书名。很快,他找到了自己想要的那一本书,回到了办公桌前。
熊立华边小声念叨边仔细翻阅着。书上字体有点小令他略感吃力,偶尔他需要取下眼镜缓一缓,但是片刻之后就重新戴上继续查找。终于,熊立华找到了这个概念,指给学生看。
走出办公室,专美佳说:“老师工作那么忙还耐心帮我解答问题,而且很较真地非要寻找到相关的书籍。刚刚看到老师那专注的神情,我觉得这就是应该是做学问最本真的姿态。”
送走了学生,熊立华在办公室又专注地翻阅起了最新的英文文献。紧跟国际学术前沿、指导学生科研,是他日常工作的重心。“没什么特别的事时,我一般都在这里。”
熊立华主要从事水文水资源工程研究,研究方向主要包括流域水文循环机理、变化环境下的水资源时空演变规律、流域水文模型及其在洪水预报中的应用、水文模型系统不确定性研究等。“以工匠精神为国家服务,为国家解决一个个实实在在的科研难题,这就是我现在所做的。”他的相关科研成果也得到了水利行业部门的高度评价。
除了做好科研,多年来,熊立华一直奋战在教学一线,他始终认为,育人是他最基础、最重要的任务,“我希望自己首先是一个合格的老师。”
在为硕士生开设的硕士英语课上,熊立华不会止步于对单词、句子、段落的讲解,他对学术英语有独到而深刻的理解,并力图把他所理解的传达给学生们。
熊立华举例说:“外国人用英语翻译‘金枝玉叶’这个成语的时候,他们重视的不是这两个意象构成的整体意境,而是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最后,他给出的翻译是“A jade leaf on a golden twig。”他认为,上好学术英语就是要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最终让学生能从一个较广的维度上认识到英汉语言在思维、观念上的区别。
“熊老师的课让我深刻地明白英语写作时理清逻辑关系的重要性,可谓授人以渔。”硕士生巩钰感慨。
硕士英语结课不久,熊立华又要为本科生开讲流域水文模型课程。“上熊老师的课总是下不了课,”有学生打趣说,“并不是熊老师爱拖堂,而是每到下课后,同学们都会围住他讨论很久,他也十分热衷于和学生讨论学术问题。”
熊立华指导过的学生都知道,大到专业方向和学术问题,小至论文排版和标点符号,他都要求学生做到一丝不苟。学生的每篇论文,他都要逐字逐句地研读。2008级硕博连读生万民回忆:“当时做毕业论文时,为了一个在我看来无关紧要的小问题,熊老师硬是要跟我较真,讨论了好几个小时,最后他用大量数据和图表说服了我。”
为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熊立华还常常支持学生去参加一些重要的国际学术会议,比如去美国参加AGU(美国地球物理协会)年会、去奥地利参加EGU(欧洲地球科学联盟)年会等。在他的指导下,实验室的研究成果喜人,论文产出丰富,在专业顶级期刊Water Resources Research(《水资源研究》)、Journal of Hydrology(《水文学杂志》)等发表了多篇论文,每年都有硕博士生获得国家奖学金。
即使如此,熊立华仍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多、不够好,“我只是想踏实走好脚下的每一步。如果这种精神能感染身边的学生,我就心满意足了。”
(编辑:陈丽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