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记者:田豆豆
在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记者见到了76岁的梅荣政教授。虽已年过七旬,他却依然神采奕奕,充满活力。
“我感觉退休之后比过去更忙了。我认为,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从现实教研岗位退休不等于从思想上退休,不等于退出思想理论战线,更不等于退出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梅荣政教授一直埋首研究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他曾任武汉大学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副主任、政治与行政学院常务副院长,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带头人之一;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邓小平理论中心特邀研究员。现任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特聘研究员、中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研究学会副会长,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课题组首席专家、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历史理论经典著作导读课题组主要成员。已发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问题研究》等20多部专著,发表论文320余篇。曾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两项;中国社会科学院二等奖一项……
唯有对真理有所领悟,才能激发追求真理的感情
1941年1月17日,梅荣政出生于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新中国成立之前,他只上过三年私塾,小时候大部分时间跟着村里的孩子放牛。“共产党让我们家真正‘翻身’得解放,没有共产党也就没有我的求学之路。”梅荣政动情地说。新中国成立后,梅荣政到县城读书,后来顺利地考上大学。“能上大学,我读书用功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我从小学到大学,一直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学费、衣服、生活费等都享受免费或资助。”
怀着对党朴素的感情,高中毕业时,梅荣政决定了自己大学的学习方向: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理论。从武汉大学政治系(后改为哲学系)本科毕业后,梅荣政被分配到云南大理一所中专教授政治课。
“如果没有遇见刘涤源先生,我也许永远只是一名‘教书匠’。是刘先生领我走上学术研究之路。”梅荣政说。刘涤源是中国研究西方凯恩斯主义的著名学者。“对于刘先生,我无比钦佩。1957年,刘先生被错划成‘右派’,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平反。20多年里,他白天放牛,晚上在煤油灯下研读《资本论》,写下了八九万字的读书笔记。”上世纪70年代末,梅荣政从云南回到母校武汉大学任教后,在资料室无意中看到了这些珍贵的读书笔记,后来,他又恰巧跟平反返校的刘涤源住进了同一栋宿舍楼。尽管遭受了不公正的对待,但刘涤源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念坚定不移,晚年还积极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这一点深深地感染了梅荣政。
上世纪80年代,梅荣政加入中国共产党。数十年的研究下来,“我深深体会到,唯有对真理有所领悟,才能激发追求真理的感情。”梅荣政说。
面对各种错误思潮,应站在斗争的前列
近日,梅荣政教授在《红旗文稿》上发表文章《不辱使命,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文中说,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都应该“真懂真信马克思主义”“刻苦学习、学习、再学习”“永远面向实践,植根于实践”“勇于为捍卫党的执政地位而亮剑”。
可以说,这也是梅荣政本人治学理念的浓缩。为了“真懂真信马克思主义”,几十年来他坚持精心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相关学科的经典著作。
武大马克思主义学院杨军是梅荣政的学生,对梅老师非常敬佩,“有时梅老师和我们谈话时,他会脱口而出:‘关于这个问题,马克思曾经说……’翻开梅老师读过的经典著作和一些重要文献,可以清楚地看到他对重点的勾画,有的页眉页脚还有他写的小段心得……”
他针砭现实,敢于“亮剑”,这也让梅荣政遭到了一些攻击,但他不以为意。在《不辱使命,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一文中,他说:“多年来,一些西方国家一直坚持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不遗余力地向我国推销其政治理念和价值观念……面对这种形势,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有责任站到斗争的前列,向各种错误思潮亮剑。”
即便在退休之后,梅荣政教授依然战斗在意识形态斗争的第一线。他参加《求是》杂志社承担的国家重大委托课题《历史虚无主义批判》的研究,文章一出,便起到“一锤定音”的作用,抵制住了在历史问题上混淆是非的杂音。梅荣政的专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问题研究》获教育部第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一等奖……
现在,梅荣政还在实际主持国家重大委托课题和湖北省重大社科项目《马克思主义大辞典》编写工作。“我国各个领域都有自己的大辞典,只有马克思主义研究领域没有。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就要到了,这本书将在这个重要时刻之前出版,并填补学术空白。”梅荣政说。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16-11/28/nw.D110000renmrb_20161128_1-06.htm
(稿件来源:人民日报2016年11月28日第6版 本网编辑:肖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