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资讯

首页 >> 武大资讯 >> 武大要闻 >> 正文

【珞珈讲坛】李德顺:什么是“文化”

发布时间:2016-10-27 16:09 来源:哲学学院 作者: 赵建建阅读:
A A A

新闻网讯(通讯员赵建建)10月21日,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中国价值哲学研究会会长李德顺做客珞珈讲坛第146讲,畅谈什么是“文化”。这也是武汉大学哲学学科重建6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之一。

李德顺说,中国当前虽有“文化热”,但众人不知“文化到底是什么”。虽然人们可以从历史、艺术、伦理、政治等多个角度讨论文化,但是把握文化的准确含义必须上升到哲学层面。他认为,从哲学层面上讲,文化的本质即人化。他从文化的外延与内涵两个方面解读了文化的人化本质。从外延上讲,文化从小到大、从狭到广,依次指受过教育、有知识,精神文化和“人类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从内涵上讲,文化就是人们的生活样式,是人们按照“人”的方式和标准,去改变环境和人自己。

根据文化的这一定义,李德顺论述了文化的三大特性,即人本性、历史性和主体性。文化的“人本性”是指文化从根本上说是属人的,谈文化要以人为本,要面向人、理解人、尊重人、为了人;“历史性”是指每一文化都是其主体在实践过程中不断自我凝聚、升华、积累的产物,谈文化不能隔断历史;“主体性”是指现实中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文化,每一文化都呈现其主体的生活样式,关系着主体的权利和责任。

李德顺特别强调,既要尊重世界上多元主体的文化,又要有自己的文化自觉,不同主体的文化没有优劣之分,但同一主体的文化有优劣之分,能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优质资源的文化就是先进的文化,否则就是落后的、有待改革的文化。

他还回应了在多元文化时代下如何对待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这一问题。他指出,对待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要排除“一味向西看”的西化论和“一切向后看”的复古论两种倾向,要以文化自觉为尺度担当起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责任。

在互动环节,李德顺回答了现场听众提出的文化主体的判定、价值与文化的关系、孔子学院在海外的境遇、文化与时代的关系、文化与职业教育的关系等问题。

李德顺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与价值观念、当代文化等领域的研究,出版《伟大的认识工具》、《价值论——一种主体性的研究》、《新价值论》、《我们时代的人文精神》等数十种,发表众多论文,曾获中国图书奖、全国“五个一”工程奖、教育部和北京市优秀社科成果一、二等奖、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供图:赵建建  编辑:陈丽霞)


最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