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鲜明地表达了当代中国在经济崛起的同时实现学术和思想文化崛起、在硬实力提升的同时推动软实力提升的自信与自觉,是在新的时代境遇中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行动纲领。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从世界和我国发展的大历史、大视野出发,深刻阐明了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地位;阐明了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意义;揭示了在当今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中,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的历史机遇与广阔空间。“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把握住时代的机遇,拿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成果,是当代学人的责任和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旗帜鲜明而又从容自信。《讲话》对我们所要繁荣发展的哲学社会科学的性质、主题、导向等重大问题给出了明确回答。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要有所作为,就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应该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从我国改革发展的实践中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加强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系统总结,加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以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等领域的分析研究,加强对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研究阐释,提炼出有学理性的新理论,概括出有规律性的新实践。这些精辟的论述,深刻阐明了哲学社会科学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基本内涵与特质。《讲话》基于对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律的自觉把握,清晰揭明了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应当体现的继承性和民族性、原创性和时代性、系统性和专业性,并在强调立足中国实际、做好中国学问的同时,要求我们的哲学社会科学应当以开放的胸怀融通古今中外,在全球广泛关注的问题上发出中国学者的声音。他提出的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建设思路,以宽广的视野、丰富的内涵,将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所应具有的从容自信予以清晰展现。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提出了殷切期望。在讲话中,他多处论述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努力方向。例如,他强调,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都应该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要自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自觉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贯穿研究和教学全过程,转化为清醒的理论自觉、坚定的政治信念、科学的思维方法;要坚持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树立为人民做学问的理想,尊重人民主体地位,聚焦人民实践创造,自觉把个人学术追求同国家和民族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要成为先进思想的倡导者、学术研究的开拓者、社会风尚的引领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要立志做大学问、做真学问,严肃对待学术研究的社会效果,以深厚的学识修养赢得尊重,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引领风气,在为祖国、为人民立德立言中成就自我、实现价值。这些论述,阐明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有的学术素养和学术理想,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和学术责任,应当增进的优良学风和人格魅力,也阐明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学术成长的应循之路,值得我们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反复学习研读,并切实转化为自己的现实追求与积极行动。(作者系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http://mil.cssn.cn/dzyx/dzyx_llsj/201605/t20160520_3017707.shtml
(稿件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年5月20日 本网编辑:严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