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资讯

首页 >> 武大资讯 >> 武大要闻 >> 正文

【人民日报】就算是泥土,也要煅烧成砖瓦

发布时间:2016-02-03 20:02 来源: 阅读:
A A A

作者:程远州

●将科研视作自己的事业和生命,可能会累,但不会觉得苦

●今天你在我的实验室有面子,以后到外面可能就没有面子

●不能视学生为廉价劳力,科学进步须靠薪火相传才能长久

临近春节,作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副校长,舒红兵会议不断。但他总有办法“忙里偷闲”,比如随身带着学生的论文,在会议间隙进行修改。

 

舒红兵(中)正在指导学生实验。

这种争分夺秒,似乎是舒红兵科研教学生涯的常态。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舍不得休息”。归国16年,他先后在国际著名期刊发表论文超过100篇,两次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两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在深耕病毒免疫学领域的同时,还培养了大批人才。目前从他的实验室已走出39名博士,其中3位获得了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也因此,不久前,他获得了由《自然》杂志颁发的杰出导师奖。

“打造实验室的‘努力文化’”

成果是挣来而不是争来的

回顾自己的成长史,舒红兵认为,能够取得今天的成绩,努力和持之以恒是首要原因。1990年他从兰州大学毕业之后,到美国密歇根大学做研究助理。当时的实验室主任家奈贝尔(Gary Nabel)曾对他说:如果你想获得成功,就必须一个星期工作7天,每天工作15个小时。

压力转化为动力,他曾连续一年一天不休假,每天争分夺秒地搞科研。随后,他考入埃默里大学,并最终只用了两年10个月就拿到了博士学位,创造了该校生物医学领域最短时间获得博士学位的纪录。舒红兵的博导在写给杜拉瑞克公司哥德尔实验室的推荐信中这样介绍他:这是一个负有使命的人。

正因如此,舒红兵常告诉学生,凡事“要去挣,而不是去争”,靠自己的努力挣来的,才是自己的东西。

“现在社会上有一种争的氛围,很多人相信‘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但在科研领域这是行不通的。”舒红兵说,他给自己的实验室创建了一种“努力文化”,只要不出差不去开行政会议,他就会待在实验室里。

“真正将科研视作自己的事业和生命,可能会累,但不会觉得苦。”他说。

25年来,正是这种将科研视作生命的精神,促使舒红兵和他的团队在病毒免疫学领域开疆拓土,发现了抗病毒免疫的关键信号蛋白,获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据了解,病毒免疫学是揭示病毒的感染免疫机制的学科。舒红兵介绍,他的团队长期致力于揭示炎症和抗病毒免疫反应调控机制,探索过度的或失控的炎症和免疫反应如何引发严重的急性传染病或慢性疾病,属于基础研究的范畴,可能会为今后预防和治疗一些病毒性感染、炎症、免疫性疾病等提供基础。

“科研要求异,而非求同”

着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2岁的钟波两年前就已经是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教授、博导了,不久前,他作为第二完成人,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一完成人是他的导师舒红兵。这位从英语系“半路出家”而成长为病毒免疫学学术明星的年轻学者,是舒红兵到武汉大学之后招收的首批3名研究生之一。

“我当时完全是毛遂自荐。”钟波说。那时,舒红兵刚刚成为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刚考上研究生的钟波自学了舒红兵的很多文献,带着一篇学习总结,径直敲开了新院长的办公室。

“我看中了他独立学习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以及那种对科学事业的使命感。”多年之后,舒红兵评价钟波为自己实验室里最成功的学生之一。

批判性思维,是舒红兵认为自己在美国15年科研经历中,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

“科研要求异,要看到前人的不足,而非一味地求同。”舒红兵称,在美国,他曾多次听教授们说,中国学生很刻苦,但没有思想。为此,他特意在每次学术报告会时都“逼”自己提一些好问题,以此来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在舒红兵的实验室里,“钟波们”敬畏导师,但也常常因为讨论学术问题和导师吵得不可开交。

“研究生无面子可言”

真正的学者要经得起拷问批评

时至今日,舒红兵仍清楚地记得,20年前他在哥德尔实验室做博士后时,他的导师、开发出人类第一批基因工程药物、41岁即成为美国科学院院士的著名科学家大卫哥德尔(David Goeddel)写的评语:“你很努力也很优秀,但是在遇到挫折时容易消沉,成功的科学家是从失败和挫折中走出来的”。

这句话对舒红兵犹如当头棒喝,也让他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作为一名科学家应有的心理状态。多年后,他在北京大学和武汉大学招收研究生时,明确地告诉面试者:“如果你对科学无坚定的理想和抱负,不能自觉工作,无恒心和毅力,经不起挫折和失败,无批判性思维能力,那么就不要来我的实验室。”

在实验室的组会上,经常会有新生因为答不上来舒红兵的连续追问,站在讲台上流泪,但是舒红兵不会因此而放低要求。“5年后,你们就是真正的学者。”舒红兵如此激发学生的斗志。

舒红兵常说一句话:“研究生无面子可言。”他解释,这并不是说研究生没有尊严,而是提醒学生,在科研领域必须较真,但不能对导师或者其他人的学术批评产生抵触情绪。“今天你在我的实验室有面子,以后到外面可能就没有面子。”他如此说。

“要把学生真正当做学生来培养,就算是泥土,也要把他们打磨成砖瓦。” 对于某些导师将研究生当做廉价劳动力的行为,舒红兵很不以为然,在他看来,科学进步必须靠薪火相传才能长久维系,教授的首要职责是教学,不能放弃任何一个有资质的学生。在舒红兵的实验室,学生需要做的就是努力读文献、思考问题、做研究,而无需考虑其他。

(稿件来源:《人民日报》20162223  本网编辑:陈丽霞)

 

最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