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资讯

首页 >> 武大资讯 >> 武大要闻 >> 正文

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傅才武:

【珞珈群星】奔走在文化管理与文化产业研究之路

发布时间:2015-09-24 17:09 来源:武汉大学报社 阅读:
A A A

记者:付晓歌  实习生:卢世博

沿着蜿蜒的珞珈山路而上,在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的办公室里,记者见到这位致力于国家文化政策和文化战略研究的学者——傅才武教授。

 

傅才武是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一直致力于国家公共文化政策、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研究,在全国文化领域产生了广泛影响——

2015年,由傅才武团队参与起草的《关于做好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意见》由国务院转发;20156月至9月,他相继参与《“十三五”国家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和《文化部“十三五”文化发展规划》的起草。继2009年主持国家社科重大项目《我国文化产业的投融资及财政政策》之后,2013年,由他主持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财政保障标准与保障方式研究》,成功申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2012年,他成为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网“中国文化创意产业总评榜”海选公布的最受关注的十大名师学者之一……

 

钟情学术研究

1992年,走出校门的傅才武进入湖北省文化厅工作。努力工作之余,业余时间他几乎在省图书馆和家里的书桌上度过。“别人借书是论本,我是论筐。”由于从文化史专业毕业,并不熟悉艺术管理的本职工作,关于艺术管理的书籍一筐一筐地被“借”到书桌上。慢慢地他有了很多工作体会,也看到了业界关于艺术管理研究的不足,便萌生出从事相关研究的念头。

在省文化厅和省文物局工作的十多年间,每个夜晚,伴着一盏小灯,他开始了学术研究生涯。十几年的时间里,晚饭后是他雷打不动的看书学习时间。1999年,中国第一本以艺术教育管理为研究对象的专著《艺术教育管理学》面世。2002年,由他主笔的《转型期艺术表演团体改革模式研究》出版,并成为当时全国文化系统文化体制改革试点的典型材料。

《中国人的信仰与崇拜》《湖北文化史•艺术史》《近代化进程中的文化娱乐业——以汉口为主体的中国文化娱乐业现代化道路的历史考察(18611949)》《文化市场发展与文化产业体制创新——当代文化产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艺术经济学》《中国文化市场与消费研究》《中国文化创新报告》(系列蓝皮书)……一本本著作先后问世,记录着傅才武在学术研究上的每一个脚步,每一次前行。

醉心学术、培养学生、服务社会……傅才武一直在文化管理和文化产业研究的道路上奔走,致力于推动中国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创新,也为国家培养了许多文化产业方面的优秀人才。

 

组织精兵强将

在湖北省文化厅工作了13年后,2001年傅才武重新走进校园,在华中师范大学近代史所攻读社会经济史方向博士学位。20046月毕业,他从省文化厅调入华师任教,并牵头成立该校文化产业研究所。在他的不懈努力下,200711月,文化部命名该研究所为“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成为全国6家文化部与高校共建的国家级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之一。

创业阶段是艰苦的,每天早上六七点钟,傅才武就开始到办公室工作。他的学生陈庚博士至今还记得,清晨,还在睡梦中的他时常接到傅才武的电话,询问研究的进展情况。几次下来,陈庚很不好意思,他也每天早起,并逐渐养成良好的作息规律。

事业刚起步阶段,加班是常有的事情,傅才武常常要在办公室加班到晚上12点多。经常是门卫都锁门了他还没出来。后来,门卫也养成了习惯,只要关门,就要先看看傅才武走了没有。付出总有回报,漂亮地完成了相关部门委托的多个大型文化政策研究课题后,傅才武及其团队逐步获得了国家文化财政部门的信任,也增加了他继续坚持下去的信心和决心。

2005年,傅才武进入武汉大学历史学专业博士后流动站,师从冯天瑜先生。并在2008年以“学术带头人”的身份被武大引进,进入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从事研究工作。

虽然人事编制在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但傅才武仍“偏爱”文化产业研究。当时从事文化产业研究的主要研究人员只有他一人,其他全为他的博士和硕士研究生。陈庚回忆:“当时的办公条件很艰苦。我们在樱顶老外文楼203办公室,只有30多平米,人都挤不下,只能坐四五个人。”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傅才武团队承接了10多个国家部委委托的文化政策和“十二五”国家文化发展规划研究项目。

只身从华师调入武大后,重获信任的道路并不平坦。在不断做出成果之后,团队也终于再次得到了中央有关部委的认可。2009年文化部与武汉大学合作共建“国家文化创新研究中心”,这是全国的第一家。2011年在财政部的直接支持下,文化部又与武汉大学合作共建“国家文化财政政策研究基地”,同样还是全国高校第一家。傅才武成为这两个国家研究机构的主要负责人。

有了国家部委和学校领导的支持和重视,有了项目和经费之后,傅才武开始配备人员和改善办公条件。学校为他安排了珞珈山十八栋和十二栋作为办公地点,支持他多次从其他学校引入优秀研究人员,招入师资博士后,并从学校聘用专门的行政人员。目前,傅才武的团队有科研人员10人,招聘行政人员5人。

2014年,文化部又同武汉大学共建文化改革发展研究基地,傅才武担任主要负责人。20153月,在三个国家文化研究中心的基础上,武汉大学批准成立“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傅才武担任院长。

在他的带领下,文化研究团队不断发展壮大、快速成长。5年来,研究院的青年学者每人平均承担了1.5个国家基金项目,展示出良好的发展潜力。

 

打造调研品牌

傅才武始终坚持着严谨求实、学以致用的学术态度。他对梁启超先生的《学与术》特别推崇:“学也者,观察事物而发明其真理者也;术也者,取所发明之真理而致诸用者也。”“学为术之体,术为学之用。”尤其是进行文化管理和文化产业研究,“学”与“术”互为体用,本质上不可分离。

为了学术研究和学术应用的高水准,除了熬夜加班,他10多年来更是花了许多心血在调研实践中。每年寒暑假,都要组织三四百人的大学生志愿者调查队伍,在全国各省进行文化调查,经过6年的积累,目前已打造成武汉大学“文化第一线”的实证调查品牌,成为全国文化领域第一个持续性的实践调查网络。

在文化部和财政部门的直接支持下,研究院在东中西部选择100家博物馆、图书馆和文化站等公益性文化机构和代表性文化企业,命名设立“公共文化政策研究实验基地”,形成了全国第一个“1(武大研究院)+100(实验基地)”的新型研究网络。这些既是武汉大学的首创,也是落实国家2011协同创新研究战略部署的具体实践。

20095月,为了完成《三峡工程的文化学研究》,他甚至组织了对美国、法国和日本民众关于中国三峡工程看法的问卷调查。因此,他所撰之著作、所提交的咨询报告,注重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丰富的调研成果也使其能够更好地将自身的深刻见解融于政策咨询报告中,提出与别人不一样的见解,并具有可实现性和操作性。

因为有了这个基础,由傅才武带领的团体,每年都要向国家文化财政部门和湖北省武汉市提交不少于20种咨询报告,其中,约有1015种被相关部门采用。20125月,由傅才武联合导师冯天瑜向湖北省和武汉市提交的《借力长江文明建立区位文化优势,突破中部“注意力贫困”》咨询报告,为时任武汉市市长唐良智采纳,促成武汉市政府下决心投入4亿元建立“长江文明馆”,目前已开馆。

 

文化政策推手

20143月,傅才武接到通知,参与起草《关于做好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意见》,《意见》是文化部、财政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国家体育局四部委落实国家文化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旨在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

在与政府部门第一次碰头商讨的前一天,傅才武还在西藏调研。他连夜坐飞机,从西藏赶到北京参加《意见》修改讨论会。处在醉氧状态下的傅才武在会议上发言,直切主题,鞭辟入里,大家戏称:“傅才武是在醉氧状态下创新思维如泉涌。”在经过了多次这样的碰头修改会后,最终《意见》经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讨论批准,由国务院办公厅转发。

《意见》的出台,推动了公共文化产品由传统的“自上而下、以供带需”转变为“自下而上、以需定供”。傅才武认为这种转变才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核心,它使得“老百姓表达需求有渠道了,民众的意见可以通过民意代表、手机APP、微信、网络,汇总到政府购买的菜单里去,逐步做到你点什么菜就能给你配什么菜。”

研究项目直接和政府、社会对接,傅才武团队所做的研究成果可以无障碍地转化为政府部门的决策支撑。研究院副院长彭雷霆至今还记得,20127月,他进入团队之后针对全国24个省(市、自治区)80个基层行政村所做的第一份调查报告——《我国行政村村级公共文化财政补助标准研究报告》,提交给财政部之后,国家马上就出台了扶持农村文化发展专项资金政策,支持当代农村文化发展。这让彭雷霆觉得自己作为一个学者,所学特别有价值,“可以学以致用,理论成果可以转化为现实的文化生产力,这也是我们这群人能够凝聚在中心很重要的一个深层次原因。”

研究院副院长陈波认为,傅才武之所以能够取得现在的成绩,和他曾担任十多年政府官员这一经历有关。“现在做文化产业和文化政策研究比较热,但是坐而论道的多,起而行之的少。”他认为,傅才武能够把政府政策的操作性、落地性和研究理论素养非常完美地结合起来,这就是他的咨询意见和政策建议能更多地被政府机构采纳的原因。

目前,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已经进入了稳步发展阶段。2015年,文化部和财政部又将“文化投入绩效评价”和“拉动城乡居民文化消费”研究作为战略性研究任务交给了研究院承担,并支持研究院建设全国第一个全量性的“中国文化投入绩效基础数据库”“全国文化消费数据平台”“全国文化投入绩效评价平台”。傅才武团队为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画下蓝图:十三五期间,努力建成中国文化领域一流的专业特色智库。

 

人物名片:傅才武,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文化部十三五改革发展专家委员会委员,文化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全国文化馆服务标准技术委员会委员,全国文化艺术资源服务标准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央文化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咨询委员会委员,湖北省人民政咨询委员会委员,武汉市文史馆员,湖北省文化艺术交流协会会长,湖北省文化产业学会常务副会长。

(编辑:杨欣欣)

最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