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资讯

首页 >> 武大资讯 >> 武大要闻 >> 正文

2014年湖北名师风采

发布时间:2014-10-24 12:18 来源:武汉大学报 阅读:
A A A

实习生:詹佩、邹方  通讯员:袁劲

湖北省教育厅日前评选出了2014年“湖北名师”,文学院李建中、基础医学院章晓联两位教授榜上有名。

至此,我校共有15位国家级教学名师,分别是:石云霞、汪存信、姚端正、樊明文、郭齐勇、李征航、孟勤国、马费成、赵林、罗以澄、刘耀林、丁俊萍、何炎祥、边专、程功臻;有18位省级教学名师,分别是:黄诗笺、郭齐勇、樊明文、李征航、赵林、袁修孝、丁俊萍、何炎祥、边专、刘涤尘、程功臻、陈向东、胡昌平、邓大松、张珍珍、陈传夫、李建中、章晓联。

记者特别采访了两位新晋湖北名师,展现他们的风采。

 

李建中:好老师是学生教出来的

 

“其实好老师都是学生教出来的,老师和学生是相互学习的。”文学院教授李建中笑着说。在他眼里,学生新锐的思想、蓬勃的朝气、敢于思考的勇气都是自己的宝藏。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李建中从教40多年,该有多少学生同行,难怪梁启超说教师是最有趣味的职业。

李建中回忆起自己的学生时期:花半个学期的时间来熟背考试范围,可考过就完全忘记了。同样的事情也曾发生在他教学初期,学生离开考场时,将书和复习资料随意丢弃。这让他痛心不已,也促使他“发明”了很多特殊的考试法:让学生自己出卷子、互相评论作业、课堂辩论……“不希望学生上自己的课,仅仅是带着功利心。”李建中想通过授课方式的改变,提升学生的领悟力与创造力。

慕课风潮袭来,李建中积极参与,推出《中国文化概论》。在慕课模式下,他扮演的不再是知识传授乃至灌输者的角色,而是分享体验进而引导学员领略中国文化的魅力。

李建中说,自己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其实是互相促进的。作为自认为普通话不标准的荆州人,他曾让学生在课上纠正自己的发音,坦承写文章时会遇到困境,并且称赞有学生散文写得比自己好。此外,带学生参与科研项目,也是李建中增强师生关系的方式。

“很多学生后来都成为了博导硕导,他们也会用我这种方式教育他们的学生,这种传承让我很欣慰。”李建中如是说。

获奖感言:

作为一个武大的老师,我有一个“珞珈梦”——和我的学生一起,共同创造出青春版的“古代文论”。

学生评价:

人文基地实验班2009级学生邱经天:李建中老师风趣幽默,课堂教学底蕴深厚而不失活泼。他组织我们创新教学方法、开展课堂辩论,将深厚的理论变得灵动,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良师。

文学院2010级学生杨琼:他从不带点名册,也不点名,上课特别幽默,特别投入,带一点湖北口音。他与时俱进,放PPT还带点音乐和纪录片,时兴的观念、流行的句子也都信手拈来,分析一番,但是绝不哗众取宠,也不会学生爱听什么就讲什么。

 

章晓联:以实验室为家

 

早上800,基础医学院教授章晓联身着白大褂进入实验室,开始了“以实验室为家”的生活——这是她多年来日复一日的生活写照。

章晓联不仅这样严格要求自己,也同样严格要求学生。从基本的试剂配制到最后的结果,她都要求学生亲力亲为,尽量掌握一整套的科研体系。“从我的实验室走出来的学生,都具备全方位的技能,在国际实验室也备受赞誉。”章晓联骄傲地说。

章晓联主讲课程为《医学免疫学》。讲台上的她并不满足于教授已有的课本知识。“时代在变化,医学发展尤为快速,”她说,“有些课本是10年甚至20年前编写的,很多知识已经过时。”

为了弥补课本知识的不足,她时刻关注医学研究的进展,将国际医学最新研究成果融入教学,加入实验案例,使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完善、深入浅出。不少八年制学生对课程非常喜爱,产生了浓厚兴趣,积极申请提前加入实验室。

“认真、细致、诚实”,是章晓联对学生最基本的要求。每周,实验室总是雷打不动的进行两次汇报,汇报实验进展和阅读文献。每次实验,她都要求学生尽量按不同的实验方法重复几次,得到相同的结果才允许给出实验结论。

紧张的学习实验之余,章晓联自己出资组织学生秋游,放松身心;每次从国外回来,她总是惦记着给学生带回许多好吃的;带学生出差,仔细叮咛注意事项,照顾无微不至……点滴小事记录了为人师表的热忱。

获奖感言:

感谢学校和基础医学院的培养,这个奖项不仅是对我个人的奖励,更是对基础医学院所有为免疫学辛苦付出的人的奖励。高兴之余,我也感到责任更重,以后只有更加努力方不辜负这个称号。

学生评价:

病原生物学2012级博士研究生罗微: 章老师获奖实至名归,虽然鞠躬尽瘁的老师很多,但是像章老师这么全身心投入的,我还是第一次碰到。

感染免疫学2014级博士研究生屈子璐:不管是生活还是实验上有什么问题,章老师都会帮助我们。她被评为湖北名师,是对她认真负责工作的肯定。

(编辑:付晓歌)

最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