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来瑞
高校毕业生是党和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事关民生福祉、经济发展和国家未来,是新时代新征程就业工作的新定位、新使命。
自第九次党代会以来,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二十大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教育部关于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坚持就业优先战略,深入推进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着力构建“大学工、大思政、大就业”工作格局,有效应对新冠疫情带来的严峻挑战,确保了毕业生就业工作大局稳定,努力构建一体化贯通式就业工作体系,持续优化就业指导服务,全力促进我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强化生涯发展指导,助推学生成长成才
◆学生需求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动力,构建系统、全程、分类的职业生涯教育与就业指导服务体系至关重要。
着力制度建设。基于毕业生就业创业典型,组织开展《大学生职业规划路径矩阵图》研制工作,编制了348个专业方向的典型岗位及胜任力模型,推进就业育人与专业成长相辅相成,为在校大学生提前做好学业规划和求职准备提供系统指导。路径图还随同录取通知书寄送给新生,切实将生涯教育前置。各培养单位制定生涯教育与就业指导工作实施方案,构建学科特色的生涯教育体系。
大学生职业规划路径矩阵图
完善课程体系。推进就业课程改革,面向不同群体开设《大学生职业规划》《大学生就业指导》《职业能力与素质拓展》《创业导航》等课程,并实现学校、学部、学院分级开课,课程覆盖面和针对性大幅提升。多门课程获评全国就业金课和湖北省就业创业示范课程。打造“生涯启航”系列微课,紧扣大学生生涯发展主题,用“小故事”阐述“大道理”,有效拓展就业课程的广度和深度,8项微课获评湖北省优秀生涯微课。校院共建生涯咨询室,建立校院两级“学生个体职业生涯咨询”平台,百余名咨询师常年为学生提供“一对一”咨询服务,每年覆盖学生5000余人。
首批校院共建职业生涯咨询室授牌
丰富活动体系。开展分年级、主题式、阶梯化就业育人主题教育活动,新生年级专注职业生涯启蒙,中高年级专注就业能力提升,毕业年级专注高质量就业,全过程提升学生的生涯发展能力。组织开展“珞珈职航”就业创业暑期实习实践,与22个地区合作开展基层政务实习,以“班级赛-年级赛-院赛-校赛”四级赛制推进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开展“珞珈深造”升学系列活动,锻炼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助力学生落实满意的毕业去向。
首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武汉大学总决赛
加强队伍建设。建设一支以辅导员队伍为主体、行业企业专家为补充的职业生涯教育与就业指导服务导师队伍,采用选拔—聘任—培训—上岗模式,不断提升队伍专业化职业化水平,目前有就业指导讲师120余人,生涯咨询师100余人。组织辅导员到国防军工、航空航天、专精特新等重要行业领域和标杆企业调研培训、挂职锻炼,提升辅导员对行业发展与人才需求的认识和了解,提升队伍指导能力。
就业师资队伍前往江南造船集团参访培训
聚焦供需对接匹配,促进毕业生求职就业
◆就业岗位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起点,拓宽就业渠道与实现岗位推送的精准化是关键所在。
拓宽就业渠道。搭建供需对接平台,充分发挥校园招聘主渠道作用,每年服务超过6000家用人单位进校招聘,为毕业生提供了充足的就业岗位。2021年,学校结合学科特色、学生择业规律及市场需求等因素,成立十个院系就业工作协作组,发动各方力量共同开拓就业市场。每年学校领导、院系领导等带头走访用人单位,协作组与各培养单位组织开展专场招聘会,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更广范围的校企合作与供需对接。
时任校长窦贤康院士出席2021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行动(湖北 武汉)对接大会,并作为高校代表发言
畅通信息传递。完善就业信息传递网络,以“就业官网”和“武大就业”“武大实习与职业发展”“武大选调”“WAIO武大国际组织”等微信公众号为主力,以分管副书记、毕业班辅导员、毕委会等群组为骨干,形成网格化的就业信息传递网格,确保实习就业信息传递及时、高效。截至目前“武大就业”微信公众号关注人数已超20余万。官网设立“博士直通车”专区,分学部建立服务博士生的招聘信息发布群,服务博士生群体就业。
就业信息传递网络
促进精准对接。以重点用人单位数据库建设为牵引,努力开拓符合国家战略需要、符合学生心理预期的就业岗位,提高就业岗位与毕业生需求的匹配度。目前在库重点用人单位有5000余家。组织开展国防军工、航空航天等国家战略性支柱行业专场招聘活动,推动重点领域求职就业。作为教育部水利与生态环保行业就指委的主任委员单位,与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等联合开展行业人才供需对接会,整合汇聚行业内就业资源,加强行业人才供需研究,促进毕业生行业就业。
重点用人单位双选会
推进精细就业管理,保障毕业生顺利落实
◆就业管理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基础,更加精细化的管理和更加精准化的服务是就业工作追求的目标。
优化日常管理。2023年,报到证取消,学校迅速建立起校内各部门协同联动的毕业去向登记制度,实现了报到证取消后的平稳过渡。在此之前,每年高质量完成14000名毕业生的毕业派遣,完成15000名毕业生的档案转递,做好60000多名在校生的档案管理,为毕业生顺利毕业、就业提供坚实保障。紧跟时代发展和学生需求,不断推进数字化建设,简化就业手续办理,优化推荐章和签约章管理权限分配,实现公章电子化,各项就业手续更加简化、便捷。
就业协议书电子化
兜底重点帮扶。高度重视就业困难群体的兜底帮扶,建立精准帮扶工作电子台账,实行动态管理,做到人员底数清、就业需求清、帮扶举措清、求职进展清。协同培养单位全面梳理和了解毕业生在校期间培养情况,针对性组织开展能力提升培训和实习实践锻炼,提高其就业竞争力,并为每个学生推荐不少于3个就业岗位,确保帮扶到位。学校就业困难群体毕业生落实率多年高于学校整体落实率。
就业困难群体能力提升团辅
做细就业服务。以学生需求为导向,不断做实做细就业服务。疫情期间,毕业生面临线上面试的紧迫需求,学校及时回应,设置面试亭,为学生提供独立、安全的线上面试空间,受到央视新闻等多个媒体关注报道。回应学生日益增加的实习实践需求,开通“武大实习与职业发展”微信公众号,汇聚实习信息,上线武汉大学简历系统,提供3200+简历模板,服务毕业生求职就业。面向培养单位编制《就业工作指导手册》,编写就业工作日历,组织开展业务培训,助力培养单位服务毕业生顺利毕业、尽早就业。
央视新闻1+1报道武汉大学面试亭
紧抓重点就业项目,服务国家人才战略
◆国家的迫切需要是高校人才输送的方向指引,引导毕业生到国家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是高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集中体现。
引导区域就业。服务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强化政策宣传和思想引领,将就业教育有机融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建立表彰激励机制,自2016年起设立西部就业表彰项目,2022年增设重点领域就业表彰,近年学校共表彰了1745名自愿到西藏、新疆等西部和艰苦边远地区就业创业的毕业生,以及303名到重点领域就业的毕业生。加强与东北、西北、粤港澳、雄安、成渝等重点地区的联络与合作,建立稳定的人才输送渠道,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校长张平文院士出席2024年赴西部、基层及国际组织实习任职毕业生出征仪式,为学生代表授旗
推进基层就业。服务国家基层社会治理,大力开展选调生工作。构建“广泛宣传—识别培养—实践磨砺—推荐招录—行前欢送—定期看望—返校培训”全链条工作机制,到基层工作的选调生持续增加,以选调生身份走上工作岗位的毕业生达3600余人,一批年轻选调生校友在基层脱颖而出。组织“砺行计划”选调生专项研习班,举办选调生行前培训班和基层选调生校友返校培训“求是班”,提高学生基层就业和履职能力。“青樱计划”基层政务实习获评全国“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品牌项目,选调生发展研究会(学生)获评“全国高校百强学生社团”。
时任校党委书记韩进出席2022年选调生行前培训班结业仪式,与即将奔赴基层的选调生座谈交流
助力全球就业。服务全球治理需要,着力提升学生国际胜任力,推进大学生到国际组织实习任职。协同相关学院和部门,形成从宣传引导、能力提升到实践实训、实习推送的工作闭环。先后举办五届国际胜任力主题青年人才训练营,开设《全球治理与国际组织》《国际胜任力培养》等课程,推出一年期国际胜任力提升项目,面上引导与重点培养相结合,培养推送国际组织后备人才。不断开拓与国际组织的交流合作,有组织人才选送稳步进展,近五年百余名学生到国际组织实习任职。相关工作案例获评教育部就业创业典型案例。
校党委书记黄泰岩出席2023年首届国际胜任力青年人才训练营,寄语青年学生“胸中有国、手中有策、脚下有力”
健全调研反馈机制,助力学校“双一流”建设
◆就业作为学校人才培养的出口,肩负着人才输送的重任,也承担着将社会需求和市场要求反馈给人才培养的职责。
深入调查研究。常态化开展就业形势、学生就业意向、毕业生就业质量和用人单位等主题调研,编写《就业质量报告》《就业白皮书》《就业质量与社会需求分析报告》等,科学、客观反映毕业生就业创业状况和特点,并及时反馈学校和培养单位,为学校学科专业调整和人才培养改革提供参考。充分发挥资政作用,提交的就业相关咨询报告被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湖北省政府办公室等采用。
就业相关调研报告
做好协同反馈。定期向校内各单位反馈毕业生去向落实情况,推动相关单位实时了解毕业生就业进展,特别是对学科专业点落实率偏低的专业做好重点监测和通报,助力各单位全面准确把握相关学科专业的毕业生落实情况。积极参与有关招生、专业评估、学位点评审等相关工作,高质量反馈相关材料和数据。
以“精准发力、协同推进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为主题的院长联席会
新时代新征程,就业工作将更加主动聚焦国家战略,更加积极服务学校发展,充分发挥“出口”反馈作用和市场“前线”作用,推动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的深化改革,着力拓宽高质量就业渠道,持续优化学生生涯发展和就业服务体系,以就业数智平台建设进一步推动就业管理的智能化、精细化和精准化,综合施策、协力推进,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力度、更实的举措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助力提升教育供给与人才需求的匹配度,助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
(编辑:肖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