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

首页 >> 校园文化 >> 校史钩沉 >> 正文

黄侃孙女辛亥百年忆祖父

发布时间:2011-10-10 10:36 来源:城市设计学院 作者: 黄锦阅读:
A A A

辛亥百年忆先贤

——记黄侃先生

在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的日子里,不禁让人回想起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前赴后继、浴血奋斗的仁人志士和革命先驱。他们的革命精神深深地感染着我们,激励我们前行。

曾在辛亥革命中叱咤风云的黄侃先生就是这样一位令人敬仰的民主革命先驱。他既是一位有学问的革命家,又是一位从事革命活动的学问家。

12345.jpg

黄侃,字季刚(18861935),湖北蕲春人,是一位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语言文字学家、国学大师。他在经学、文学、哲学方面有很深的造诣,尤其在音韵、训诂、文字学方面远昭汉唐,近承乾嘉,蔚然成一家之言,成为自清代顾炎武以来古音韵学研究的殿后大师,在中国近代学术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章太炎与他一同创立的“章黄之学”至今影响深远。同时,他的一生与革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早年黄侃目睹清廷腐败,社会黑暗,生灵涂炭,在武昌文普通学堂读书时就与同学宋教仁、田桐、董用威(必武)及黄兴等民主革命志士一道共谋反清大计,被校方开除学籍,后在日本留学期间加入了同盟会并结识章太炎。他经常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上发表文章,鼓吹革命。他写的《哀贫民》、《专一之驱满主义》、《哀太平天国》等一系列文章,深刻分析了当时的社会现状,认为唯有革命才能救中国。尤其是《哀贫民》一文讲述了劳动人民在清末腐败统治下困苦的生活状况,对劳动人民给予了无限同情,指出劳动人民贫穷的根本原因是“富人夺之,而我乃贫”。那时,黄侃年仅二十一岁,已具有相当先进的民主革命思想。其政治时评文笔锋利,充分表现出一个青年革命者反对封建剥削制度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从日本归国期间,他被清廷派兵追捕。他积极从事革命活动,深入蕲黄八县,到乡间四处演说宣传革命道理,“说种族大义及中国危急状”,组织孝义会,发动人民起来革命,数万民众纷纷响应。1911年,湖北的革命力量迅猛发展,由革命党人詹大悲、何海鸣任正副主编的《大江报》在湖北新军和民众中影响极大。黄侃在《大江报》上发表时评《大乱者救中国之妙药也》,旗帜鲜明地号召人民起来革命,推翻清朝的封建统治。载有这篇时评的《大江报》出现在武汉三镇,风传一时。时评中直言不讳的“造反”言论让当局非常震惊,遂查封《大江报》,逮捕正副主编,酿成了新闻史上著名的“大江报案”。《大乱者救中国之妙药也》这篇战斗檄文使群情激奋,极大地激发了革命党人的斗志,推动了革命斗争形势的发展,成为武昌辛亥首义的导火索。武昌首义中,黄侃等人倡议渡江占领汉口并成立了汉口军政分府。汉口革命军与清军激战十余日,由于力量悬殊,黄侃急返蕲春组织义军,以解武汉之困。

黄侃为辛亥革命的爆发做出的贡献永为后世所敬仰。

辛亥革命后,目睹国事日非,痛恨大盗窃国,刚直不阿的黄侃“自度不能与时俗谐,不肯求仕宦”,在蔡元培的聘请下到北京大学任教,从此开始了教学生涯,寄救国希望于未来。黄侃在《效庾子山咏怀》一诗中自称“此日穷途士,当年游侠人”,但他并没有躲入书斋远离政治,忧国忧民之情时时萦绕心怀。

1921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会前做了周密的布置安排,中共一大代表董必武与黄侃早在武昌文普通学堂相识,共同的革命理想让他们成为革命战友和挚友,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为了给一大代表解决住宿问题,董必武通过当时正在武汉大学前身武昌高等师范任教的黄侃与黄绍兰联系。黄绍兰(女),湖北蕲春人,曾任开封女子学堂国文教员。辛亥武昌起义爆发后,她投笔从戎,参加革命军,是一位叱咤风云的巾帼英雄、爱国志士。后她在上海与黄兴夫人等创办博文女校并任校长。为一大代表住宿一事,经上海党的发起组派人具体联系,对“北京大学暑期旅行团”借住校舍事,黄绍兰欣然应允。以“北大暑期旅行团”名义在上海参加一大会议的代表中除李达、李汉俊、陈公博外,毛泽东、董必武等十位代表均住在博文女校并在此召开了一大预备会议。博文女校曾作为中共一大代表住宿地,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发挥过巨大作用,如今博文女校遗址已作为革命文物保护单位,完好地保存在上海新天地附近(太仓路127号),供人们瞻仰与缅怀。

黄侃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爱国的一生、追求光明的一生,对共产党人充满了深厚感情。他的拜门学生陆宗达入学北大不久便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与黄侃结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

1926年共产党人李俊民被捕入狱,黄侃闻讯立即营救,使李俊民幸免于难。解放后,李俊民曾任上海古籍出版社社长,每当谈及这段经历,都对黄侃充满了感激之情。

黄侃与居正是辛亥革命战友,民国时期居正曾被蒋介石投入监狱,当时他的一些朋友唯恐避之不及,只有黄侃常常去狱中探望他。居正做了国民政府司法院院长后,黄侃从此不再与他往来,不做趋炎附势之徒。但当共产党人汪楚宝1928年被国民党逮捕入狱后,汪楚宝之兄汪东请求黄侃设法营救时,黄侃慷慨伸出援手,为此不惜找居正,设法营救了汪楚宝。

黄侃在武昌高师任教期间,曾与党的一大代表李汉俊共同主持过校务工作。当时代校长张廷辞职离校后,李汉俊、黄侃毅然挑起主持学校工作的担子,在他们的领导下学校秩序井然。他们为武汉大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黄侃一生忧国忧民,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让他忧心如焚义愤填膺。1931年九一八事变时,黄侃在他的《闻警》一诗中写到“早知国将亡,不谓身真遇,辽海云万重,无翼难飞赴”。国土沦丧使他痛苦万分。东北三省沦陷时,他作《勉国人歌》号召人民奋起抗日,坚决反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193510月,就在他因病生命垂危之际,仍念念不忘国事,询问家人河北战况如何,“国事果不可为乎?”一颗拳拳赤子之心,临终未敢忘国忧。

黄侃一生高风亮节,不阿贵、不媚俗,是所是、非所非,刻苦为人、殷勤传学,为革命为学术奉献了毕生的精力,“为一个世纪的学人做出了崇高榜样”。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一个为国家,为民族做出过重大贡献的人是不会被忘记的。

195012月,毛泽东主席在百忙中给黄侃先生的二儿子黄念田写来一封亲笔信。黄念田时任四川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在信中,毛泽东说道:“念田先生:惠书并承赠黄季刚先生所为词及先生著作均已收到,极为感谢。先生努力进修,为人民教育事业服务,甚为佩慰。尚希不断努力,日进有功,是所企望。此复,顺致敬意。”这封信充分表达了毛主席对知识分子的殷切希望,对黄侃遗著的高度重视。这封信被发表在1983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书信选集》上。

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董必武就亲自过问黄侃遗著整理工作,和黄念田有频繁的书信往来,并将他亲笔题字的自己在中南海的照片送给念田留念。应董必武的要求,黄念田将他保存的黄侃遗著清理并编出目录,题为《蕲春先生遗著提要》,寄呈董老办公室。这批被称为国之瑰宝的黄侃遗著是在1937年南京即将沦陷时由黄念田抢救出来,并历尽艰辛保存下来的。在董必武的亲切关怀下,念田开始着手整理黄侃遗著。黄侃先生学问博大精深,但存留于世的手稿中,许多重大学术观点都是以眉批、圈点等形式体现的。整理工作工程浩大,任务极其艰巨。黄念田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克服了许多困难重新整理了《文心雕龙札记》、《黄侃论学杂著》,并由中华书局出版。黄侃著《文心雕龙札记》已成为研究《文心雕龙》学者的案头必备。继这两部书的出版,念先生于1964年左右将《黄侃手批白文十三经》寄往上海中华书局拟出版,后因文革开始未能付梓。1966年黄念田将这部书通过董必武赠送给了毛泽东。毛泽东逝世后,这部书作为他的遗物被保存在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内。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准备出版这部书,来信询问武大该书的下落,武大有关部门多次派人拜访念先生夫人陈允贞,才得知这部书已赠与毛主席。学校得知这一情况后,即刻派人到北京查找,在中共中央办公厅工作的武大校友官锦辉积极协助,很快在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找到该书。后由湖北省委开据介绍信,武大向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借出《黄侃手批白文十三经》。该书于19831月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出版。为方便读者,前言由黄焯先生书写,并对全书所用符号、签识等进行了归纳说明。《黄侃手批白文十三经》这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瑰宝得以影印出版,实为学术界一大幸事。这本书与毛泽东、董必武的一段渊源也是一段佳话。目前这部书已多次再版。

新中国成立以来对黄侃著作的整理工作一直延续至今,许多治学严谨的学者为此付出了大量心血。海峡两岸陆续出版了大量黄侃著作,使中华民族的这一传统学术得以发扬光大。同时,黄侃的许多治学言论至今仍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尤其是80年代以来研究黄侃的革命思想和学术的热潮方兴未艾,武汉、北京、南京、山东等地及台湾都成立了专门机构开展研究。武汉大学、南京大学、云南大学等专门设立“黄侃语言文字奖学金”,奖励学生学有所成。香港实业家杨克平先生倾力弘扬黄侃学术,台湾柯淑龄博士在潘重规指导下以黄侃研究为题完成了博士论文。2009年广东省语文高考试卷中有还关于“黄侃先生二三事”一题。黄念田于1964年捐赠给武汉大学的黄侃大量珍贵手稿及文物,珍藏在武大档案馆,供人们研究。1985年由武汉大学、南京大学等六个单位发起举办“黄侃学术研讨会”并在武汉、南京召开;1993年“中国海峡两岸黄侃学术研讨会”在华中师范大学举行;1993年台湾训诂学会和辅仁大学在台湾举办“训诂学术研讨会”,大会总结了黄侃研究取得的成绩;1995年“黄侃学术国际研讨会”在武汉大学举行;2001年“纪念章、黄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杭州和海宁举行;2008年在武汉大学举办了“2008年中国训诂学会学术年会暨黄侃学术研讨会”等等。此外近年来还出版发行了许多介绍黄侃生平、学术、思想的专著,如《量守庐学记—黄侃的生平和学术》、《辛亥革命先驱国学大师—黄侃传》、《黄侃年谱》、《黄侃的故事》、《黄侃学术研究》等,《黄侃评传》有待完成。如今,对黄侃学术的研究工作正在深入进行。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看今朝绚丽春光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革命先辈们为之奋斗的新中国早已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黄侃先生用毕生精力弘扬的中国传统学术已是桃李芬芳、硕果累累。仅以此文献给为中华崛起而奋斗的人们。

编辑:田业胜

 

最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