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首页 >> 学术动态 >> 正文

武大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团队赴香港志莲净苑研讨访问

发布时间:2023-05-10 09:17 来源: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阅读:
A A A

新闻网讯(通讯员蔡列飞、艾明耀)近日,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遥感信息工程学院联合组成的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团队赴香港志莲净苑讨论仿唐木构建筑数字化保护工作。

香港志莲净苑住持宏勋法师主持会议,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古建筑与古迹保护中心原主任张之平、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和安徽古建园林公司工匠江金水参加研讨会。

研讨会上,武汉大学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团队介绍了数字志莲资讯系统等合作项目的研发进展,讨论了建筑、彩石、植被、网站网络等信息管理系统升级的方向,进一步探讨了数字孪生与元宇宙、VR与增强现实、智慧安保、多传感器集成的智能健康等新技术新方法在志莲净苑项目上应用实现的思路。

宏勋法师特别认可这些技术方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充分肯定与武汉大学多年合作取得的成绩和成果,希望团队成员继承朱宜萱教授一贯的扎实工作作风,将项目做好、做实、做精。我校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团队表示,对保质保量完成项目怀有高度信心,将持续为志莲净苑的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产品保障。

本次赴港访问人员由三维仿唐木构建筑群数据完善组、网络数据更新组、网络信息系统服务与研发组、创新推荐组构成。

武汉大学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团队由朱宜萱教授领衔,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香港志莲净苑建造时即担当木构建筑的监理,采用高精度近景摄影测量方法严格度量施工队制造的十多万木构件,率先利用三维测量数据进行模拟预装,确保建筑结构实施的精准化,并以科学标准对工程进行严谨的全程监察和验收,在国内国际首次规模化研发和应用了BIM系统。此后,团队首次将虚拟现实技术引入志莲净苑木构建筑三维建模工作中,实现了唐营造法式的数字化再现,不仅建立了志莲净苑木构建筑的真三维数据库,还制作了唐式建筑组装工艺的视频,成为中国古建筑学珍贵的实例数据。仿唐木构建筑真三维数据库与数字化组装开启了木构古建筑数字化保护之先河,该项成果荣获2008年度国家测绘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0年用真三维数据制作的第一张三维透视图

仿唐佛寺木构建筑组装工艺

武汉大学先进测量技术为志莲净苑建筑准确快速完工提供了保障。志莲净苑佛寺建筑于1997香港回归之年竣工,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见证。在建设过程中,多方合作探索古建营造的历程也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相比于世界其他地区,佛教在中华文化圈内始终焕发着蓬勃的生机,汉传佛教早在唐时就已与中华本土文化融通无间,并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佛寺建筑亦展现出一派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充分呈现了中华文化艺术与智慧的魅力。志莲净苑的营造充分借鉴梁思成、林徽因等先生及弟子、国家文物局诸多专家学者、日本古建专家的思想经验,参考山西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敦煌莫高窟172窟壁画、扬州大明寺等多处文化遗产,携手安徽、山西等地的古建专才,特邀武汉大学开展高精度数字化监工,方令唐式木构建筑群的宏伟构想在香港得以实现,成为香港佛教胜地和城市地标。

香港志莲净苑

香港南莲园池一景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和时代的快速发展,如何保存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成为志莲净苑项目新的考量。近年来,朱宜萱教授团队逐步开展了木构建筑组装视频增强与完善、植被与彩石资讯系统研发、官方网站中英文新版及后台管理系统研发等工作。接下来,武汉大学持续支持志莲净苑佛寺建筑文化的传播和中华传统文化的弘扬。

(供图:志莲净苑官网、朱宜萱、李天  学生编辑:李金辉  编辑:肖珊)

最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