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记者付晓歌 通讯员李英华 实习生周于茜)9月28日,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重磅发布,继1989年、1990年在湖北学堂梁子遗址发现两具距今100万年左右的古人类头骨化石之后,再次发现一具古人类头骨化石,命名为“郧县人”3号头骨,发现地距前两具头骨化石出土地点仅30余米。其保存完好程度极为罕见,专家称这是迄今所见欧亚内陆同时代最完整的古人类头骨化石,将为中国百万年人类演化史提供关键化石、文化证据。武汉大学团队参与该项工作,在无人机倾斜摄影和高清实景三维建模、对头骨及地层所有遗物高清建模等方面发挥作用。
此次发现的“郧县人”3号头骨化石被埋藏于学堂梁子遗址内有一定钙质胶结的砂土地层中,目前已清理出露额骨(包括眉脊)、眼眶、顶骨、左侧颧骨和颞骨及枕骨左侧,是迄今欧亚内陆发现的同时代最为完整的直立人头骨化石。化石出露部分保存完好,形态清晰,人类属性确凿。难能可贵的是,该头骨形态基本正常,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形,所能提供的性状信息比此前在该遗址发现的另外两具头骨更丰富而真实,会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前两具头骨变形的缺憾。
武汉大学团队在发掘现场
重大考古发现的背后,离不开一支多学科参与的专业团队。在该轮考古发掘与研究中,除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等考古人员外,也有武汉大学等高校的参与和贡献。
自2021年“郧县人遗址”启动新发掘以来,武汉大学长江文明考古研究院李英华、邹秋实,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文化遗产智能计算实验室黄先锋及相关研究生组成数字化团队,完成了“郧县人”遗址周边4平方公里的无人机倾斜摄影和高清实景三维建模,并实时跟进遗址发掘进展,为遗址发掘过程及地层、遗物的数字化记录建立了规范的工作流程,提供了高效的建模软件,完成了地层、遗物实时三维建模的工作。
“郧县人”3号头骨发现后,武汉大学数字化团队又采用多种方法包括手持式激光扫描(精度0.2mm)、架站式激光扫描(精度1mm)、倾斜摄影测量等对该头骨及地层所有遗物完成了高清建模,为精细化保存头骨埋藏环境与解剖学信息、精细化复原展示头骨以及开展头骨深度科学研究都奠定了坚实基础,使百万年前的人类文化遗产在数字世界中得以永生,为文化遗产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做出了贡献。
学堂梁子遗址位于汉水北岸
据悉,学堂梁子(郧县人)遗址位于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原郧县)青曲镇弥陀寺村,为旧石器时代遗址。1990-2022年,学堂梁子(郧县人)遗址先后开展了7次考古发掘。在之前的5次考古发掘调查中,在核心区发现了2具距今约100万年前的古人类头骨化石、20余种哺乳动物化石和207件石制品,其它区域发掘出土2000多件石制品和少量动物化石。2021、2022连续两年,多家单位不同领域的专业人员构成的多学科考古团队,对该遗址开展新一轮考古发掘与研究。2022年共布设1X1米探方203个,发掘面积203平方米。工作队以2厘米为一个操作层精细发掘,目前共揭露出4个自然层,出土包括“郧县人”3号头骨在内的古人类化石、石制品、古动物化石等各类遗物200多件。
(部分内容来源:新华社、中央电视台、湖北发布、湖北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
(编辑:伍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