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通讯员赵士第、朱承基)日前,中国历史研究院历史研究杂志社发布《中国历史学前沿报告》,通过专家推荐、大数据采集、课题组筛选、问卷调查、专家审定等程序,评选出2020、2021年度中国历史学十大研究热点、五部优秀著作和十篇(组)优秀论文,其中由武汉大学历史学院陈锋教授担任组稿主持人的“史学理论与方法研究”笔谈(论文组)获评2020年度中国历史学十篇(组)优秀论文。
该组笔谈发表于《史学集刊》2020年第1期,共包括于沛《整体史观:中国世界史学术体系的核心理论》、赫治清《唯物史观是史学研究基本理论和方法》、陈锋《技艺·学理:“史无定法”与专门史的融合研究》、倪玉平《比较经济史:中国经济史研究的新路径》四篇文章,获得学术界广泛关注和良好评价。该组文章展现了当今史学界对整体史观、唯物史观、经济史研究理论与方法等研究前沿的反思,也反映了武汉大学史学理论与专门史融合的特色研究理念。
著名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专家、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陈其泰认为,这四篇文章涵盖史学研究的几个重要领域,直面当前的学术关注点,从理论与方法层面作出回答,具有前沿性、针对性和深刻性,有重要学术创新价值。一是创造性提出“整体史观”是“中国世界史学科体系的核心理论”,强调纠正“欧洲中心论”仍是当前紧要的工作。二是深刻分析如何运用马克思社会形态学说中“资本与雇佣劳动”理论,探讨、解决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问题。三是指出进一步推进经济史研究,应该坚持唯物史观指导与学科研究方法多样化相结合,将“史有定法”与“史无定法”相结合;研究者必须兼备历史学传统学养与经济学基本理论二者之所长。四是中国学者得出晚清财政体系之由“农业型社会向近代化的工商业型社会转变”,与“世界范围内的财政转型”轨迹相一致的结论,这对于全球史视角下的中西比较研究,有重要理论意义。
作为“史学理论与方法研究”栏目的主持人,陈锋的“主持人语”称:该期笔谈缘于于沛等先生在武汉大学主讲的史学理论与方法的讲座,陈锋应《史学集刊》编辑孙九龙先生邀约,组稿了该论文组。参与此次组稿的于沛先生曾长期主编《史学理论》《史学理论研究》,是研究史学理论与方法的著名专家,而其他参与笔谈的作者,虽然术有专攻,但并不是史学理论与方法的“道”中人。因此,在一定意义上,这期笔谈是“业内”“业外”的组合,也或许由于这种组合,带来一些新的气象,不至于流于“空泛”。
历史研究既要注重史料考证,更离不开理论与方法,史学理论与研究方法近年来一直是史学界关注的热点。陈锋治学除擅长扎实的考证论述外,一直都重视理论方面的开拓,他在20多年前的一篇论文《马克思主义整体世界史观与中国经济史研究》中就曾指出:“作为一种理论和方法论,整体世界史观不仅对重新审视世界历史有重要意义,对相关领域的研究也同样富于启迪”。笔谈中他自撰的《技艺·学理:“史无定法”与专门史的融合研究》一文,回顾和反思了著名经济史家吴承明先生“史无定法”的观点,陈锋指出“史无定法”包涵了三点要义:第一,“史无定法”在把唯物史观作为一种方法论的同时,明确指出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并没有将其等同于一般的方法,更没有“祛除”其意识形态属性;第二,“史无定法”已经包括了“史有定法”,这个定法,就是历史学之所以称之为历史学的史料和考证之学;第三,“史无定法”的根本,是在于说明史学研究面对纷繁的历史现象,没有一种万能的方法可以应对,必须吸取各家之长。根据不同的研究对象,引入不同的研究方法。
同时,在专门史的融合研究当中,陈锋强调,专门史研究的融合既包括某一专门史研究的融合,又包括了若干专门史研究的融合。而在某一专门史研究的融合当中,“必须遵循历史学的研究规律,遵循历史学的叙事风格,把史实缕述清楚是其初阶,实证、考辨是主要的手段”,其他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大多数情况下处于从属的地位。而在若干专门史研究的融合当中,既要做到专门史研究的三个要素——专、精、深,又要充分认识专门史的丰富性、多样性以及彼此关联,在专、精、深的基础之上进行融合性的多面相研究。
(供图:历史学院 编辑:相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