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首页 >> 学术动态 >> 正文

第六届边界与海洋研究国际论坛在我校召开

多国学者共话“一带一路”合作与边海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02 11:59 来源:中国边界与海洋研究院 阅读:
A A A

新闻网讯(通讯员韩璐)10月29日至30日,第六届边界与海洋研究国际论坛在武汉大学召开。本届论坛主题为“‘一带一路’合作与边海问题研究”,由国家高端智库培育单位武汉大学中国边界与海洋研究院主办、中国南海研究院合作主办。

来自俄罗斯、英国、美国、荷兰、加拿大、巴西、日本以及中国的40余名边海问题研究领域的历史学、国际法学、经济学、政治学学者,以线上为主要参与方式,聚焦“‘一带一路’合作与边海国际问题”,围绕“二战遗留:东亚的领土海洋争端”、“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与跨境合作、两个变局下的中国与周边关系、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与跨界水合作、全球海洋治理与海洋法等五个议题开展深入交流与讨论。

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唐其柱致开幕辞。他指出,武汉大学在边界与海洋研究中强调问题导向,鼓励围绕理论和现实问题展开多学科研究与人才培养。边界与海洋研究国际论坛作为一个开放的、各国专家共建的国际学术交流平台,吸引了来自各专业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世界和平、稳定发展等课题展开研讨。武汉大学大力支持边界与海洋问题研究,旨在鼓励各国学者探索解决边海问题之道,找到促进争端当事国化解矛盾、避免冲突、管控分歧、和平解决争端的办法。

外交部边界与海洋事务司程雷参赞作论坛主旨发言,清晰解读了中国解决边海问题的工作原则。他谈到谈判协商是解决边海问题最有效、最持久、也是最能得到争议方认同的方式,各国应在谈判协商中寻找双方立场的最大公约数,达成双方都能接受的安排。

中国南海研究院创始院长吴士存教授作主旨发言,围绕近期南海海上形势及印太地区的地缘政治环境变化,讨论了当前“一带一路”倡议实施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几点建议。他认为,应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和全新的举措,共同搭建面向国内国际同行的边界与海洋问题交流与合作平台,共同为改革和完善全球海洋治理体系、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和力量。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所长巴巴耶夫·基里尔教授立足中俄两国的合作与互动,发表了对中国“一带一路”框架内合作发展的看法,倡导共同推动欧亚区域一体化,在地缘政治竞争的风险下,专注于建立一个友好合作的框架,并与欧亚友好倡议相匹配。

武大边海院国际水法中心主任邬霈莎教授在苏格兰连线参会。她向与会者介绍了国际水法研究中心通过学者合作、研究生培养、高级培训等方式,分享交流国际水法理论与实践,为增进世界各地的跨境水资源合作而努力。

会上,武汉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边界与海洋研究院首席专家胡德坤指出,要从构建命运共同体的角度出发,为解决东亚领土海洋争端提供新的文化视角。

关于“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议题,多位学者就发展内涵、原则、进展、路径选择、跨城市共同发展与跨境合作等学术研究前沿问题展开讨论。复旦大学“一带一路”及全球治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黄仁伟谈到了当前领土领海争端及历史遗留问题对“一带一路”建设的多重影响,强调应求大同存小异,重视舆论引导,保持多数合作等,以一带一路发展淡化和化解历史遗留问题。

针对跨界水合作议题,水利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交流中心主任金海和英国诺森比亚大学法学院AlistairRIEU-CLARK教授等专家,就跨界水合作领域存在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充分讨论和交流。

在全球海洋治理与海洋法议题的讨论上,参会学者聚焦全球海洋治理面临的新挑战及国际法的适用及发展问题,尤其是福岛核污水排放及国家管辖外生物多样性保护国际法律文件谈判的有关问题。全球海洋治理面临的新问题一方面使现有国际法规则的解释和适用面临挑战,另一方面也为新规则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机遇。全球海洋治理将以可持续发展目标为指引,在国家主权、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与海洋环境保护的平衡中不断发展。国际海洋法法庭前法官高之国教授呼吁建立“良好排放计划”,各国需切实履行国际法对海洋环境保护设定的一系列国际法义务。

与会学者讨论热烈,共话“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发展大方向,研判复杂多变的国际关系新动向,为进一步提升边界与海洋研究国际论坛的国内外影响力贡献力量,为推动国际合作与共赢贡献智慧。

(编辑:肖珊)

最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