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通讯员金文杰、孙上哲)近日,由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ISPRS)和阿拉伯科学、技术和海洋运输学会(AASTMT)共同主办的第五届地球空间周(ISPRS GSW2023)在埃及开罗召开。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院士李德仁、龚健雅,教授陈锐志、杨必胜、王密、眭海刚、庄园、潘俊、桂志鹏带领师生团队参会,与海内外学者深入探讨交流,荣获多项奖项。
大会为李德仁院士颁发了“The Brock Gold Medal Award”(布洛克金奖)。该奖励于2020年公布,李德仁是我国获此殊荣第一人。
实验室研究生在本次大会上表现优异,陈亮教授团队2020级博士生刘钊良荣获大会“Precision GNSS”专题最佳论文奖、ISPRS基金会旅行补助奖(TIF),梁欣廉教授团队2022级博士生王晓晨荣获大会ISPRS基金会旅行补助奖(TIF),杨必胜教授团队2021级硕士生徐宇航荣获大会“Robotics for Mapping”专题最佳论文奖。
本次大会以“Remote Sensing For Better Future”为主题,举办了超过100场科学会议和650个口头汇报,吸引了全世界800多位学者投稿论文,参与的学者涵盖超过50个国家与地区。
主论坛上,李德仁作了题为“Software-Defined Intelligent Remote Sensing Satellites”的报告,介绍了我校“珞珈”系列卫星,并以首颗多模智能光学遥感卫星“珞珈”三号01星为例,展望万物互联时代下的通信、导航、遥感一体化的空天信息实时智能服务系统——“东方慧眼”星座。陈锐志作了题为“Positioning Indoors Using Sound”的报告,介绍团队实现了从定位信号设计、芯片、定位模组、定位标签、定位基站等全链条硬件解决方案和跨系统、跨平台的软件解决方案。在专题论坛龚健雅院士介绍了多元化标准化样本集LuojiaSET、遥感智能解译专用深度学习网络框架LuojiaNET的设计和研究进展。
会议期间,杨必胜教授作为“Laser Scanning 2023”激光扫描专题和“AI-PC”基于人工智能的点云和图像理解专题的主席,主持了相关学术报告,对两个专题的各个学术报告作了深入总结与评价,分析了激光雷达点云的关键技术要点和未来重要的方向。朱宁宁博士后汇报了从小尺度单木级到大尺度像素级的森林碳计量体系,弥补了目前计量方法在理论解释性和模型适用性上的不足,成功应用于襄阳、广西等区域的森林碳储量和碳汇制图。实验室研究生刘钊良、孙骁、叶果、王晓晨、孙上哲、徐宇航分别进行口头报告。
据悉,地球空间周是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最重要的学术活动之一,每两年召开一次,我校曾主办2017年地球空间周。
(供图: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编辑:肖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