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首页 >> 学术动态 >> 正文

《民藏》编纂文化工程领导小组会在武汉大学召开

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高质量高标准推动《民藏》编纂工作

发布时间:2023-06-15 09:22 来源: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 阅读:
A A A

新闻网讯(通讯员陈琦、王徵)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对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出了新的使命任务。在新时代推进《民藏》编纂与研究,是学思践悟“两个结合”,肩负文化传承伟大担当的响亮应答。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高质量高标准推动《民藏》编纂工作,6月13日,《民藏》编纂文化工程领导小组会在武汉大学召开。校党委书记黄泰岩出席会议,党委副书记沈壮海主持会议。

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方卿领学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民藏》编委会编辑部主任、武汉大学国学院院长孙劲松汇报了《民藏》编纂工作进展情况,贵阳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党委书记戴建伟、贵州省孔学堂发展基金会理事长王大鸣分别结合《民藏》相关工作谈了推进计划。

黄泰岩向《民藏》编纂文化工程相关参与方致敬致谢。他指出,武汉大学作为哲学社会科学一方重镇,近年来充分发挥学科优势,为形成研究阐发、保护传承、创新发展、传播交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珞珈体系不懈努力,推出了《古音汇纂》《中国哲学通史》《秦简牍合集》等一批分量厚重、影响深远的精品力作。《民藏》编纂作为一项弘扬传统民本思想的基础性支撑性文化工程,填补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整理、传承、研究的空白,有益于当下,也有功于后世。今年是武汉大学建校130周年,在这个重要时间节点,《民藏》编纂文化工程再宣示再出发,意义非凡、影响深远,我们一定要把这件大事办好。他就高质量高标准做好《民藏》编纂工作,提出三点希望:一是在多方合作框架体系下,积极探索构建高效运行的协作机制,实现优势互补,形成工作合力;二是进一步拓宽开放合作新视野,让这一项宏伟艰巨的文化工程赢得广泛共识、得到多方支持;三是要在数字化发展、新技术标准和学术范式下扎实有序推进,真正做到精选精注精译精评,推出更多传世的精品力作。

《民藏》总编纂李军研究员指出,《民藏》工程与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中提出的传承文明、做好历史典籍版本研究和挖掘等要求高度契合,与“两创”方针高度契合,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形势任务高度契合,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下一步要全面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确保高质量推进《民藏》工程,为党和国家贡献传世精品。他提出了三点希望:一是贯通整理与研究。在古籍深度整理的基础上,把民本思想的源流及发展脉络探寻清楚,回答好重大现实课题,推动其向科学理论体系转化,形成既传承民本思想精华,又具有时代内涵的民学新学科,同时助推武大文史哲等相关基础学科及重点学科建设。二是贯通研究与致用。通过文创作品、文艺作品、干部培训等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推动民本思想进入现实生活,使其理念主张深入人心,真正“活起来”,实现古为今用。三是贯通研究与人才培养。以工程推进为抓手,加强相关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形成人才梯队,确保《民藏》编纂事业薪火相传。

《民藏》总编纂郭齐勇教授表示,《民藏》是集学术性、实用性和普及性为一体的学术文化工程,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咨政作用和时代价值。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惠民利民、安民富民,重视民心民意等民本思想精华运用到治国理政的实践中,在新时代极大地丰富和弘扬了传统民本思想。系统收集整理、点校研究体现民本思想的相关文献典籍,恰逢其时,正顺其势。下一阶段编纂团队将坚定目标明确路径,冲刺完成《民藏初编》的出版工作。

沈壮海指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清晰地阐明了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不是“复古”,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中国“有根”。《民藏》编纂与研究,是在中华民族文明进程中、“两个结合”中书写新篇。我校将以《民藏》编纂文化工程为重要支点和抓手,统筹谋划协同推进,进一步强化人文学科学术体系建设。从细从实,全力做好服务保障,确保编纂工程如期完成,勠力打造一部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经典力作。

据悉,2021年10月,武汉大学与贵阳孔学堂、贵州孔学堂基金会联合启动《民藏》编纂工程,《民藏》是通过注解、释义、综述等方式,汇集整理自夏商周至清朝末年,历朝历代“民本思想”文献的大型类书。《民藏》编纂工程由《民藏初编》(200本左右)、《民本思想精要》(1本)、《民藏续编》(200-300本)、《中国“民本”通史》(1套,10本)四大板块构成,计划用15年左右时间完成。

会议一致通过《关于调整 <民藏> 编纂工作领导小组的建议》。贵州省孔学堂发展基金会、贵阳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等单位代表参加会议。

(摄影:金鑫 编辑:相茹)

最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