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通讯员张奥、熊帝权)近日,“华为杯”第二十一届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颁奖大会在山东济南举行。我校获得一等奖3项、二等奖70项、三等奖52项,一等奖获奖数并列参赛高校第一,总获奖数创学校历史最佳成绩,位居全国第5。
我校三支一等奖获奖团队分别为:电气与自动化学院的“数模必拿一等奖队”、测绘学院的“钉子队”、测绘学院(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研究中心)的“PrideLab队”。
“数模必拿一等奖队”由电气与自动化学院的张长文、刘浩锋、孙海畅等3位研究生组成。该团队充分发挥专业特长,针对风电机组疲劳损伤的实际工程问题,创新性地设计了一种实时雨流计数法,实现了对风电机组疲劳损伤程度的实时量化计算。通过推力系数回归和状态量回归建立了基于多元回归的风电机组应力估计模型。团队充分考虑采样过程中噪声与延时信号的特性,建立了考虑疲劳损伤的风电场实时有功分配优化模型,大幅降低了风电机组主轴和塔架的累积疲劳损伤,为大规模海上风电集群长期经济稳定运行问题提供了高效解决方案。
“钉子队”由测绘学院的冯浪、蔡子睿和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韩旭等3名研究生组成。该团队针对X射线脉冲星光子到达时间建模问题,建立了航天器轨道根数和位置速度间相互转化的数学模型和脉冲星光子到达航天器与太阳系质心之间的精确转换时延模型,并在前述基础上构造了X射线脉冲星光子序列的仿真模型。该团队提出的模型有助于深入认识脉冲星光子的辐射过程和脉冲星导航试验任务的开展。
“PrideLab”队由测绘学院(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研究中心)的赵龙、付丙臣和刘泽等3名研究生组成。该团队针对X射线脉冲星光子到达时间建模问题,从二体运动模型出发,充分考虑如Shapiro时延、引力红移时延和动钟变慢效应等因素构建了精确的时延转换模型。基于非齐次Poisson分布精确求解得到脉冲星光子到达序列,与标准轮廓比较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仿真的脉冲轮廓结果与标准脉冲轮廓高度一致。该团队为脉冲星导航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一种精确的模型与仿真方法。
据悉,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是“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的主题赛事之一,旨在提升在校研究生进行数学建模应用研究的能力以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是广大在校研究生提高建立数学模型和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培养科研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的优质平台。自9月开赛以来,大赛吸引了来自521个国内外高校与科研院所的20247支研究生团队积极参赛。在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和数学与统计学院的精心组织下,我校师生以高度的热忱积极投入到参赛备赛的过程之中,凭借着极为严谨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高效的团队合作,在此次大赛中取得了亮眼成绩。
(编辑:肖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