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通讯员张文涛)11月19日至22日,以“拥抱以人为本、智能向善的数字未来——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202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在浙江乌镇举办。大会发布了“2024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实践案例集”,武汉大学“北斗高精度时空信息服务:从区域到全球”案例成功入选。
该项目旨在全面推动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共同推进跨国境、跨地域的项目建设,完善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加快全球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互联互通。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为全球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的国家重要时空基础设施。北斗规模应用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发展正加速推进,武汉大学全程参与了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设计和建设,积极推进在全球范围高精度北斗时空基础设施的建设。目前,在澳大利亚、加拿大以及南北极等地区建设部署北斗境外观测站,形成了我国在境外的自主可控的北斗监测网络,支撑北斗全球厘米级高精度时空信息服务从区域向全球的发展。
武汉大学建成了首个我国在境外自主可控的北斗监测网络(BETS网),填补了北斗高精度增强观测网在境外的空白,实现了在全球更大范围对北斗卫星的跟踪观测,显著提高了北斗国际化服务性能。在此基础上,建成了国际卫星导航服务组织(IGS)首个非欧美地区的国际分析中心(WHU),向全球实时发布全球导航卫星(包括美国GPS、俄罗斯GLONASS、欧洲Galileo和中国北斗卫星)的精密轨道、精密钟差、精密电离层模型等产品,产品精度达到了5厘米,位居国际领先水平。这些产品是北斗全球高精度应用不可或缺的数据和产品,是北斗全球厘米级高精度时空信息服务的基础。
武汉大学不但在国内建设北斗地基增强网,还积极向东南亚、一带一路国家以及南北极拓展,在南极和北极先后建立4个北斗地面观测站,在澳大利亚、加拿大、南非、泰国等建立了20多个地面观测站。建立了国际卫星导航服务组织(IGS)武汉大学亚太数据中心和全球卫星导航连续监测评估系统(iGMAS)武汉大学数据中心,支撑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技术试验和监测评估,为高精度定位、授时以及科学研究提供了专业、优质、免费的数据服务。自主研制了自主知识产权的卫星导航高精度数据处理分析软件系统(PANDA),被德国GFZ、英国Nottingham大学、荷兰Delft理工大学、加拿大Calgary大学、澳大利亚RMIT大学、日本Kyoto 大学等20余个国际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所引进,应用于其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
北斗高精度增强服务系统是推动北斗全球规模化、数字经济创新发展、促进共同繁荣的重要新型基础设施。武汉大学团队建成了我国首个在境外的自主可控的北斗监测网络,首个非欧美的国际卫星导航服务组织(IGS)数据分析中心,被国际大地测量协会(IAG)和国际IGS组织誉为里程碑事件。向全球发布北斗厘米级卫星轨道、卫星钟差、电离层模型等增强信息,显著提升了北斗全球化高精度服务能力。北斗高精度增强信息服务与系统成功应用于南北极科考、泰国北斗地基增强系统与“一带一路”标志性的雅万高铁工程等,推动北斗高精度增强服务从区域向全球的发展,构建北斗时空信息网络命运共同体。
据悉,实践案例集是“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实践案例发布展示活动的重要成果。该活动为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的重要活动,已经连续举办三年,逐渐成为宣介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主张、促进网络空间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
(供图:信息中心 编辑:相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