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通讯员张奥、韩采妤)11月8日至10日,第一届中国研究生“文化中国”两创大赛全国总决赛在山东大学举行。经过现场展示、分组答辩、现场竞演等环节的激烈角逐,我校参赛团队斩获一等奖5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其中一等奖获奖数在全国参赛高校中位居第二。此外,8位老师获评“优秀指导教师”称号,学校获评大赛“优秀组织单位”称号。
我校获奖团队中,5支一等奖团队情况如下——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聊城暑期调研队”由哲学学院的刘佳源、郭潇婷、王玲瑞3名研究生组成,指导教师为肖航、李巍。该团队紧扣聊城赛题要求,围绕聊城的特色建筑光岳楼、山陕会馆、海源阁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东昌葫芦雕刻,创作了文学虚构戏剧作品《聊城故事》。作品通过刻画近代百年变革大势下聊城的小人物故事,展现出他们的家国情怀,以小见大地叙写了中华民族在自信自强中走向伟大复兴的壮阔历程。团队充分发挥中国哲学专业优势,以聊城的小故事,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展现了青年人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武汉大学博士生宣讲团代表队”由信息管理学院的何善平,哲学学院的白金阳、陈乾奕,城市设计学院的田胡冰格和水利水电学院的王成云5名研究生组成,指导教师为陶孝芳。该团队从浩如烟海的国学典籍名句中获取灵感,制作了“发现传统文化之美”系列微视频,视频内容聚焦“精神内耗”“如何交友”等与青年密切相关的主题,以传统文化视角观社会百态,用传统文化智慧解时代困惑。该作品从古代国学典籍中寻觅解决现实困惑的钥匙,应用优秀传统文化的力量纾忧解困,对于青年思考当下“躺平”“焦虑”等现实问题具有启示意义。
“武汉大学《黄鹤楼集》数字活化团队”由文学院的徐知意、宋坤、舒裕涵、羊博雅、吴金霖5名研究生组成,指导教师为李寒光、李广宽。为了更好地发挥善本古籍在当今时代的价值,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该团队以明刻《黄鹤楼集》为研究核心,以实现对珍本古籍的数字化保护建设为导向,力求拓展大众对黄鹤楼诗文的认识视野,探索出古籍数字活化的新路径。团队利用自身专业知识,解析、重构古籍内容,设计出的诗文活化网站,目前已入驻湖北省图书馆120周年历史文献特展,广受大众好评。团队希望通过该作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实现文旅融合、产学研相结合,充分发挥善本古籍的时代价值。
“灵均予华队”由电气与自动化学院的朱可馨、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的袁帅、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张作佳和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王子璇、杨颖5名研究生组成,指导教师为张一飞、张奥。该团队通过现代科技手段赋能文化呈现形式,基于原创的第一视角沉浸式交互剧本,创新打造出包含“视频交互游”“线上RPG游”“线下剧本游”在内的三维游戏矩阵,力求将“屈原游”打造成“沉浸式”、多元一体的文旅IP,展现屈原文化的历史底蕴、文化意蕴与时代光彩。项目成果可广泛应用于博物馆互动屏、园区智慧交互平台、文旅VR和智慧课堂等场景,从教育文化、宣传推广、文创创收等方面助力培育文旅新质生产力。
“智道乘风队”由武汉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的陈博恺、信息管理学院的郑玮蔚,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的谢才凤、辛佳怡和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的杨超5名研究生组成,指导老师为赵靓、丁晓军。团队集结计算机科学、哲学、心理学等多学科智慧,打造了基于大模型的“赛博子曰”儒家哲学咨询智能体,以孔子哲学思想精髓与哲学咨询形式的有机结合,为用户提供契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语境的哲学引导和启发,助力思想启迪与个人成长。该项目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弘扬儒家哲学思想,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瑰宝在全球多元文化环境中得以理解和应用,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源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支持。
据悉,中国研究生“文化中国”两创大赛是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中首个文科主题的创新实践公益性赛事。大赛秉承“传承、发展、创造、创新”的办赛理念,坚持“赓续中华文脉、坚定文化自信”的办赛宗旨,鼓励研究生投身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的创新实践中,引导广大研究生深学细悟习近平文化思想,强化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担当,激荡起文化“两创”的创新热潮,为国家和社会发现、培养、输送文化领域“两创”型人才。自5月开赛以来,大赛吸引了来自442所高校的12000余名师生报名参赛,共收到参赛作品2942件。在学校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和相关培养单位的精心组织下,武汉大学参赛师生团结协作、奋力拼搏,在该项赛事上斩获优异成绩。
(编辑:肖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