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资讯

首页 >> 武大资讯 >> 综合新闻 >> 正文

武大师生热议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的重要讲话

发布时间:2024-06-25 23:09 来源:党委宣传部 阅读:
A A A

新闻网综合消息 6月24日,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和中国科学院第二十一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我校李德仁院士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武汉大学干部师生积极关注此次大会,第一时间组织开展学习,畅谈学习体会,反响热烈。

校党委书记黄泰岩: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用“八个坚持”深刻总结了新时代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实践所积累的重要经验,精辟论述了科技创新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伟大进程中的战略先导地位和根本支撑作用,前瞻性地提出了科技强国建设的五大基本要素,系统阐明了新形势下加快建设科技强国的主攻方向和重点任务。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站位高远、思想深邃、内涵丰富、催人奋进,为高校找准在科技强国建设中的方位定位、高质量落实科学研究的基本职能、加快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在这次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为武汉大学李德仁院士颁发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这是武汉大学的光荣,将激励全体武大科研工作者锐意进取、追求卓越,自觉把学术追求融入建设科技强国的伟大事业。

新征程上,武汉大学将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重要论述有机结合起来,与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武汉大学参加中国南北极科学考察队师生代表的重要回信精神有机结合起来,与党纪学习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要牢牢坚持党对科技工作的全面领导,在充分发挥综合性大学学科优势、加快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上下功夫,在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上下功夫,在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办学治校活力上下功夫,在深入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加快构筑人才高地上下功夫,在深入践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高质量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上下功夫,在为科研人员松绑减负、全力做好服务保障上下功夫,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平文:我在现场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感到非常振奋和鼓舞,同时也见证了武汉大学的荣耀时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近年来我国科技创新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深刻总结了新时代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经验,为做好新时代科技工作指明前进方向。武汉大学李德仁院士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另有5项成果获2023年度国家奖,这些成就的取得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关键在于党和国家对高校科技创新工作的高度重视、精心部署,也是武汉大学全体科技工作者和干部师生团结一心、锐意进取、矢志奉献、追求卓越的结果,必将激励我们鼓足干劲、发愤图强,更加主动投身建设科技强国的伟大事业,以实干与担当创造出无愧时代、不负人民的新业绩。

建设科技强国,高校重任在肩、使命光荣。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临的形势与挑战,我们要不断提高政治站位,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为根本遵循,自觉担负起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时代责任,始终胸怀“国之大者”,进一步增强使命感紧迫感,勇于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勇攀科学高峰,积极参与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要善于打破学科的壁垒,加强跨学科和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科的创新和应用能力的提升,培养学生解决科技创新难题的能力,造就更符合党和国家需要的高层次创新人才。要密切与兄弟高校、企业、研究机构的深度合作,面向产业需求共同凝练科技问题、联合开展科研攻关、协同培养科技人才,扎实推动产学研融通创新。要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把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作为重中之重,着力培养造就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着力推动学校科技发展实现新气象新作为,为早日把我国建设成为科技强国而不懈奋斗。

副校长龚威:6月24日上午,我参加了在京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颁奖并发表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科技创新工作的高度重视和热情关怀,也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关键时期的重要讲话,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会上,我校李德仁院士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这也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科技创新工作的关心,对测绘遥感行业贡献的肯定。作为工作在一线的大学科技工作者和管理服务人员,要深刻理解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总开关”,交叉研究是重要创新手段。很多重大原创性成果根植于深厚的基础研究,产生于学科交叉领域。大学具有基础研究和学科综合性优势,我们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大力推动跨学科、多领域的交叉研究,探索创新最前沿。武汉大学将进一步通过实施“基础学科登峰计划”“学科交叉会聚计划”等,以建强基础学科为支撑,强化学科交叉融合,建立以重大问题为中心的学科交叉会聚引导机制,完善与学科交叉相适应的科研平台高效联动机制、用人机制、人才培养机制,构建有利于学科交叉的良好生态。聚焦国家战略与经济社会发展急需,打破学科专业壁垒,积极布局交叉学科专业,培育学科增长点。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获得者、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院长、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研究中心教授姜卫平:全国科技大会的胜利召开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科技创新的坚定决心、对科技事业的全力支持、对科技人才的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我国科技创新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深刻总结了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经验,系统阐述了新形势下加快建设科技强国的主要任务,为新时代科技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此次大会上,我校李德仁院士获得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受到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颁奖。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我十分激动、备受鼓舞,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以老一辈科学家为榜样,积极投身科技自立自强,勇于创新、敢于突破,为把我国早日建成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获得者、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侯浩波:昨天在人民大会堂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我进一步领悟了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系统阐明了新形势下加快建设科技强国的内涵和任务,为做好新时代科技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催人奋进,我们要响应时代的呼唤,把学术追求融入国家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重大需求,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攻克大宗细粒固废规模化安全利用这一当前全球生态环境领域公认的技术难题,实现大宗细粒固废低钙活化重构超稳材料及规模化利用“从0到1”的突破,引领我国再生资源高效利用走在国际前沿,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提供解决方案。面向新时代新征程,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攻坚克难,以生态环境的科技创新保障国家高质量发展。

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获得者、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余睿:在现场聆听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我深感荣幸,感触颇多。党和国家对科技事业的高度重视,使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科技创新在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中的战略地位。科技强国是我们每一位科研工作者的使命,我意识到自己需要更积极主动地承担重任,需要更加努力提升科研能力和创新水平,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贡献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提到的诸多科技成就,如量子科技、生命科学、空间科学等领域的重大突破,以及嫦娥探月、天问探火等壮举,展现了我国科技的强大实力和创新活力。作为一名科研人员,我们团队在拓扑电子材料计算预测方向的工作能够获得党、国家和人民的肯定,能够参与到这样宏大的科研发展蓝图中,让我内心充满激动,倍受鼓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让我更加坚定信念,我将以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决心把个人的学术追求与服务国家发展、建设科技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紧密结合,不懈努力。

遥感信息工程学院党委书记雷敬炎:2024年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科技盛会。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的重要讲话饱含对科技和教育工作者的鼓励和期望,为我们这一阶段的科技和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李德仁院士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更是让所有武大人为之激动振奋、深受鞭策、深感荣光。科技事业是接力事业,建成世界科技强国是一场接力跑。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党中央对科技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守立德树人的初心使命,继承和发扬以李德仁院士、张祖勋院士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科学家精神,积极探索创新人才自主培养模式,推动学科交叉与前沿创新,立足科技自立自强,努力建设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为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持续贡献力量。

测绘学院党委书记晏金柱: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为我们指明了科技发展的方向。科学技术是国家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塑造国家未来,引领时代潮流。在测绘遥感导航领域,创新精神尤为重要,我们要敢于挑战传统,勇于探索未知,推动科技创新不断前行。同时,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人才的培养工作。青年学子是国家的未来,是科技创新的源泉。我们要为他们提供广阔的舞台和无限的可能,让他们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不断成长,用真才实学服务国家、回报社会,成为科技报国的栋梁之才。心怀“国之大者”,方能成就大事业。我们要引导青年学子立足测绘遥感导航专业,用国家大事业来磨砺自己的真本领。我们要以一流学科为基石,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共同书写科技报国的壮丽篇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党委书记秦后国:非常荣幸和激动,能在人民大会堂现场目睹习近平总书记给李德仁院士颁发国家最高科技奖,聆听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和两院院士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深入总结了近年来我国科技创新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重要经验,为做好新时代科技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对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要求,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要进一步加强有组织科研,在申报科技奖励、重大项目上要加强统筹谋划。要充分调动政产学研等各方优势,尤其是在东方慧眼星座建设上积极开展校地企合作,推动商业航天新质生产力发展。要着力加强创新人才引育。要将奖励科创人才的举措制度化。要在国际科教合作上有重要作为。在李德仁等院士科学家精神的感召下,为学校5-10年进入世界一流高校行列,为把实验室全面建成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而不懈奋斗!

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杨必胜: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的重要讲话鼓舞人心,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李德仁院士获颁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更令我感到激动鼓舞。习近平总书记回顾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深入推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科技创新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同时指出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面对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存在的一些短板、弱项,必须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他特别提到要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作为科技创新的国家队,将继续锚定空天信息领域国家重大需求,着眼未来,注重探索前沿领域,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国民经济主战场开展科技创新和未来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大力弘扬以李德仁院士为代表的测绘遥感科学家精神,培养拔尖创新一流人才,自觉履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担当。

生命科学学院2022级微生物学专业博士研究生熊清:6月24日,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在京顺利召开,习近平总书记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者颁奖,彰显了党中央对于科学技术人才和队伍的重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深入推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我国基础前沿研究不断实现新突破,在造福人类科技领域贡献中国智慧。作为一名博士生,我们应积极向前辈科学家们学习,脚踏实地练就真本领,将爱国情怀与科研热情相结合,树立远大科研志向,全身心投入到科研工作中,不断在新领域新方向探索创新,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青春力量。

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2023级化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叶子秋: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再次强调了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国家科技创新力的根本源泉在于人,我们作为新时代青年,应从国家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出发,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在研究过程中重视科学精神、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培育,为基础研究和基础学科发展奉献力量。我们要积极弘扬科学家精神,深怀爱国之心,砥砺爱国之志,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2022级凝聚态物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李俊宇:全国科技大会的胜利召开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令我深受鼓舞,倍感振奋。作为一名武汉大学物理学研究生,我对武汉大学李德仁院士获得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感到无比自豪。这不仅是对他个人成就的认可,更是对全体科研工作者的巨大激励。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明确了科技现代化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支撑作用,强调坚持创新引领发展、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和推动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的重要性,为我们未来的科技创新工作指明了方向,也让我更加坚定了努力探索基础学科奥秘、为国家科技事业贡献力量的决心。

(文字整理:党委宣传部 编辑:赵冀帆)

最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