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资讯

首页 >> 武大资讯 >> 综合新闻 >> 正文

【珞珈沃土育英才】学校召开202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学生基础研究项目进展交流会

发布时间:2024-05-31 16:00 来源:本科生院 阅读:
A A A

新闻网讯通讯员赵熠、冷俊5月23日,学校组织召开202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学生基础研究项目进展交流会。本科生院院长吴丹、副院长陈学敏、教务处副处长漆玲玲出席会议。

现场汇报环节,15位项目负责人依次从项目背景、研究计划与目标、研究过程与收获、下一步研究计划与个人规划、经费使用情况等几个方面展开汇报。专家们从项目创新性、研究期间遇到的困难与解决方案、个人成长、结题报告撰写规范、PPT展示等方面分别对一年期及二年期项目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并提出具体修改建议。

个人分享环节,同学们分享自己在过去一年的项目研究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

据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于2023年开始开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学生基础研究项目(本科生)推荐工作,武汉大学是全国8所试点高校之一,并成功获批15项。

<<<<<<<<<<<<<<<<<<<<<<<<<<<<<<<<<

【青年学生基础研究项目负责人感悟】

石长松(2020级数学〔强基计划〕)在项目的研究过程中,本人遇到了一些研究方法上的困难,通过向老师、学长请教、多次尝试,本人熟练掌握了大量计算软件的使用方法。同样也得到了许多收获,科学研究过程培养了本人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与创造力。

张丞源(2020级生物科学〔强基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学生基础研究项目让我以更广阔的视角看待自己当下和未来的研究,更主动地与老师、同伴交流研究进展,更大胆地探索未知的问题,也让我深刻认识到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科研工作者乃至科学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许容之(2020级生物科学〔强基计划〕)在项目的申报、执行和总结等过程中,本人深刻思考了自身作为新时代致力于国家生命科学领域基础研究的青年科研工作者,所应当坚守的初心和担当的使命;全面锻炼了作为国家寄予关注的科学问题的主要探索者,应力求具备的求是精神和创新思维;充分学习了作为探索生命科学未知领域的科学研究者,所需要掌握的研究思路和必要技能;有效培养了作为深入探索重大科学问题和提出新的科学问题的兴趣与信心。

彭煜杰(2021级数学与应用数学)这段科研经历让我深刻感受到,科研离本科生并不遥远,它不像课程学习那样简单,涉及到的知识广泛且深入,在大学期间从事科研必须具备强大的自学能力。这不仅要求科研者能在众多的参考资料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也要求科研者在较短的时间内独立掌握相关的科研知识。这次科研经历极大地提升了我搜寻科研资料以及自学相关知识的能力,为我未来从事更高难度、更深入的科研打下坚实的基础。

陈俊烨(2021级物理学)在项目进行过程中,从基于培养方案被动接受专业知识的学生思维,到基于知识储备主动思考科学问题的科研思维,本人的思想逐渐成长和转变。作为国自然青年学生项目的主持者,本人积累了切身参与科研工作的经验,锤炼了自己的项目管理能力和组织领导能力。本人也深刻理解了科研工作中互相交流学习、共同成长进步的重要意义。经过一年的科研工作,本人学习了丰富的前沿知识,收获了宝贵的科研工作经验,不断克服遇到的困难与挑战,更加坚定了未来走科研道路的决心。

楼肇宇(2021级物理学〔强基计划〕)课题的推进过程让我对如何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充分的文献阅读往往能为课题提供最初的思路,进而进行积极的尝试则能帮助我们发现更多更丰富的思路。研究的过程同时也是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论文的撰写与投稿也让我学会了如何更有逻辑更为清晰的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内容。

陆锦芃(2021级物理学)科研过程中会遇到任何意想不到的问题,提升了本人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文献调研过程中本人对同领域内不同课题组的研究方式有了进一步认识。在科研实践过程中加深了本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经过一年的科研工作,我学习了丰富的前沿知识,收获了宝贵的科研工作经验,不断克服遇到的困难与挑战,更加坚定了未来走科研道路的决心。

陈学鹏(2021级物理学〔弘毅〕)在过去的一年里,国自然研究项目经历让我收获颇丰。首先,通过项目的推进,我深化了对项目研究领域的理解,掌握了更多专业知识和技能。项目的实践过程不仅锻炼了我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还培养了我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通过撰写研究报告,我提升了自己的学术写作能力,并积累了一定的科研经验。这一年的努力与付出,不仅让我在专业领域有了长足的进步,也增强了我的自信心和科研热情。

顾勰舜(2021级化学)最浅层的收获是对于自己实验技能与设计的磨练,在遇到各种不如人意的结果进行实验的后续设计对于解决问题来说相当重要。而更进一步的是对于心态的磨砺,在一段时间没有可以拿得出手的成果之后依旧能坚持。再进一步的,我想,应该是对于科研的理解。如何开拓未知的未知,或许我还没有明确的答案,但是我相信,这颗种子已经种下了。

王鹏(2021级化学〔弘毅〕)在这一年里,我学习了理论知识、锻炼了实验能力,同时阅读文献开拓知识面,努力推动项目进展。于我个人而言,第一次作为项目负责人,自己独立去负责一个课题,过程中遇到了许多挫折但也收获颇多。不仅锻炼了我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和行动的能力,也提高了我的基础知识和理论素养,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当推进项目的过程中遇到困难和瓶颈时,我学会了耐心和对问题的求真,去认真地面对问题并努力解决所遇到的问题也是我一年来重要的收获。

王晓艳(2021级应用化学)项目进行过程中广泛的文献调研大大提升了我的文献阅读能力,也使我对当前领域内的研究前沿有了更近一步的了解。而独立实验过程中,我的科学思维也得到了极大的锻炼。遇到问题,思考问题,调整方案,再次尝试,重复进行的循环中,我对问题的思考逐渐变得深入,也更加贴合实际,同时,应对意外的心态也从一开始的无措变得更加淡然,能够快速调节情绪而后着手解决问题。科研道路何其漫长,唯淡泊方以明志,唯坚定方能克难,我希望,内心的宁静能始终与我相伴,使我一步步前进,虽然也许缓慢,然迈步不疑。

孔令恺(2021级生物科学〔强基计划〕)对于生命科学这样的基础学科,项目周期长,做出有突破性的成果又难又慢,还要有能够沉得住气坐“冷板凳”的耐力与决心。因此,对基础学科的科研习惯、科研能力应该尽早培养,用更长的时间与更多的精力去攀爬这一座高山。我在高中时即坚定的选择了走生物学基础研究这条道路,希望能为早日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这也是我选择强基计划的初心使命。项目申请通过后,在实验室内的辛勤工作锻炼我的科学素养和实验能力,碰到的诸多困难也想法设法的成功解决。在实验室外,我也有幸参与了多场国内外高水平学术会议,同来自不同领域的大小同行进行交流,思想碰撞出激烈的火花,极大的拓宽了我的思维眼界。

赵子赋(2021级生物科学〔强基计划〕)阅读相关领域文献,根据最新研究改进实验思路、摸索实验方法,培养了文献阅读及独立探究能力。进行酵母筛库、酵母双杂交等要求高度无菌的实验,从最初经常造成污染到熟练掌握后基本避免这一情况,锻炼了无菌操作能力。酵母双杂交互作验证得到大量阴性结果,最初情绪低落,想要半途而废,调整情绪后继续进行实验,取得了阳性结果,提升了自我调节与抗挫能力。筛选阳性编辑过程中,在大量植株中筛选不到出现编辑的植株,通过多个方法迅速确定导致问题的原因,锻炼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帅欣(2021级生物科学〔强基计划〕)在本项目进行过程中,项目进展并不总是顺利,且经过了许多的调整和改变。这让我亲身感受到了科学研究的过程并不是一个平直的线性发展过程,很多时候得到的实验结果会与预期有很多出入。但是作为一个实验学科,我们需要始终遵循结果驱动的研究思路,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努力接近问题最本质的答案。此外,尽管坚持是科研过程中宝贵的品质,明智的放弃和调整研究重心同样重要。及时的听取师长和同辈的建议,全面的考虑问题,将有限的精力投入更有价值的科学问题中,也是我们需要不断磨炼的技能。

李佳蓉(2021级基础医学〔强基计划〕)在参与基础研究项目的过程中,从实验设计到实验操作,再到理论基础等方面我都得到了良好的科研训练与锻炼,获益匪浅,比如专业技能与基础知识的深化,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严谨科研态度的强化,持续学习意识的增强,打破思维定式,勇于挑战自我。科研不仅是对科学知识和技能的实践,更是一次深刻的人生学习经历,它教会了我如何在面对挑战时保持坚韧不拔,在探索未知时保持谦逊好奇,在追求科学真理的道路上不懈努力,也增强了我作为未来医学科研领域工作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编辑:赵冀帆)

最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