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

首页 >> 校园文化 >> 缤纷校园 >> 正文

【一线传真】带你了解武大人的第三学期

发布时间:2021-07-13 10:13 来源:本科生院 阅读:
A A A

通讯员:李黎、黄子寒

6月27日,第三学期正式开始,学校共开设426门课程、719个课头,其中包含20门国际课程、164门通识教育选修课、9门体育课,学生选课人数达16397人。多门课程内容丰富详实、新颖有趣,广受学生欢迎。

国际前沿讲座类跨学科课程——外教助教合力保障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机器人如何控制?我来给大家示范一下。”6月28日晚,在文理学部教五楼107教室,外籍教师正在进行线上教学,由本科生院开设的第三学期国际前沿讲座类跨学科课程正式开讲。

有的外籍教师为了防止网络不稳定影响教学效果,专门提前录制好课程视频,每一页课件配合语音讲解,保证了课程顺利进行。课间时,老师们也会和同学们隔空进行交流互动。

每一门国际前沿讲座类跨学科课堂上都能看到助教的身影,他们跟随着学生一起听课,了解学生学习效果。课堂外,助教根据需要协助教师做好课前教学准备等工作。有助教谈到:“这一次的教辅工作,既丰富了个人生活,也丰富了个人知识。”

课堂上,学生们认真的听着屏幕另一端教师的授课,有的课堂虽然选课学生人数不多,但教师恰好可以增加与学生的交流和互动,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以及感兴趣的方面。目前,学习已经过半,学生纷纷表示:“了解到第三学期开设了国际前沿讲座类跨学科课程后,抱着好奇的心态选了课,然而这门课并没有令我失望。学校邀请了多名任职于武汉大学和海外知名大学的教授为我们做讲座。教授讲课水平高超,用生动而浅显的语言为我们讲述当今的前沿技术。”

学院(系)国际课程——开拓学生国际视野

第三学期,各学院(系)也积极引进国外专家学者为本科生授课。电子信息学院、弘毅学堂、国家网络安全学院等8个单位共开设12门国际课程。学生学习后,除了第一次真正感受到学术大佬们的渊博学识外,更重要的是开拓了眼界,了解了前沿科技的发展角度、发展深度。

《模式识别基础》课上,教师分享了在诺贝尔奖颁奖地点的照片,学生们感慨万千,有学生表示:“这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承,更是梦想的传递。学校利用网络授课技术,克服空间的鸿沟,让第三学期不一样!”

专业教育选修课——高层次人才教师阵容为教学提供了充分保障

《晶体化学》是由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开设的一门高质量专业选修课程,教师阵容强大。主讲教师邓鹤翔教授的重点研究方向为晶态纳米孔材料MOFs的系统性设计与合成,课程还邀请了北大的段连运教授专题授课。段连运的科研方向为结构化学和催化,主持并主讲北京大学《结构化学基础》课程22年,多次获北京大学和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奖,在全国同类课程中有较大影响,产生了良好的辐射作用。课程还邀请到了就职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奥马尔·亚吉,他在金属有机骨架等方面做出了开创性工作,并掀起了金属有机骨架的研究热潮,是当今世界论文被引用数最多的科学家之一。

《晶体化学》课程内容包括根据分子式或化学式推导可能结构、分子及二维三维晶态材料的对称性构筑原则、X射线粉末衍射和单晶衍射的原理及实验操作等,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方向性,力求提升学生在化学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对学科的掌握向纵深发展。同时,课程还致力于横向拓宽学生实践技能,组织学生赴中国地质大学参观晶体结构,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得到了广大学生的一致好评。

通识教育选修课——教学模式不断改进

《文学欣赏与批评》是首批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和国家一流本科课程。该课程利用国家精品课程MOOC的优质资源,强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创新线上线下优势互补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审美参与热情,以达到理论知识和审美能力相互促进的教学效果。课程建有数字化平台,总计45个、时长近700分钟的教学视频由专业影像公司与讲授者精诚合作、精心制作。精当的讲解,穿插由文学经典改编而来的影视片段,配上切题的背景音乐,使学习成为了审美享受的过程,深受学生欢迎。

《食品安全》主要讲授食品安全隐患的日常来源、食品污染的来源、合适的热量摄取和消耗、健康饮食的结构搭配等。为了避免教师错过同学们关心的话题,课程鼓励同学们通过电子邮件或微信等方式,直接向老师问出自己关心的食品安全问题,老师会在课堂上集中解答。

体育课——由健向康转变

后疫情时代,人们对身体健康越来越重视,体育定位也由健(锻炼身体)向康(康养身心)转变,由此引发了体育养生热潮。此次体育部在第三学期开出了9门试点课程,学生选课踊跃。课程安排虽然较密集,但却为师生带来了身体素质的提升、体育技能的娴熟和体育精神的塑造。

选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赏析》的学生表示:“这门课程让我了解了中国传统体育的博大精深,增强了我们民族的文化自信。”

(供图:本科生院  编辑:相茹)

最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