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通讯员牛小骥、王群、李维)12月14日,第十一届国际室内定位与室内导航(IPIN)比赛结果揭晓,我校参赛队伍分别获得基于智能手机的消费级室内定位(Track3)、基于智能穿戴设备(foot-mounted IMU)的行人定位组(Track4)和基于智能手机的车辆定位组(Track6)三组项目的冠军。此次夺冠也是武汉大学继2015年、2018年后,第三次获得IPIN比赛冠军。
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陈锐志教授领导的武汉大学UNL实验室夺得了基于智能手机的消费级室内定位(Track3)项目的冠军,参赛学生为博士生吴源、李维、余跃,硕士生徐诗豪、黄李雄。此项比赛为室内定位事后处理项目,测试时长约为20分钟,各参赛队依据组委会事先采集的西班牙海梅一世大学的六层图书馆室内环境数据进行定位算法处理,测试场景包括通过楼梯的多楼层切换、密集书架的来回穿梭、布局复杂房间的绕行、室内外切换等多个场景,同时为了更贴切用户的真实手机使用习惯,在行走过程中改变了多次手机握姿。主办方只提供手机内置传感器数据供所有参赛队伍下载后进行处理分析。最终陈锐志指导的WHU-FIVE队以75%定位精度0.98米的成绩获得该组别的冠军,同时也是所有参赛队伍中,唯一一个突破1米精度的队伍(第二名1.72米,第三名1.85米)。
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研究中心博士后旷俭、博士生刘韬、王琰在牛小骥教授的指导下夺得了基于智能穿戴设备(foot-mounted IMU)的行人定位组(Track4)冠军。Track4组别比赛主要针对无任何布设和无预先测绘条件下的室内紧急救援应用。在举办方提供的总时长约30分钟,总里程约1.2公里的测试数据中,覆盖了室内商场环境、室内外切换、直梯、扶梯和旋转木马等多种场景。参赛队伍可利用信息仅包括绑在脚上的惯导数据、磁力计数据以及偶尔出现的卫星定位结果。通过仔细分析测试数据,构建运动模式识别模型,参赛队伍解决了卫星定位结果因信号遮挡完全无法使用等难题,并针对特殊场景(例如扶梯)设计了相应的约束算法,保障了foot-mounted IMU的定位性能。测试结果达到了定位误差0.5米的优异水平(75%概率),以绝对优势击败其他参赛队伍。
旷俭、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研究中心中心硕士生葛雯斐与高德软件有限公司组成联队参与了Track6组别比赛。该项竞赛目的在于挖掘基于智能手机内置传感器(包括GNSS,陀螺仪,加速度计和磁力计)的车辆组合导航定位方案的潜力,测试路径包括室外开阔场景、部分遮挡场景以及室内卫星信号遮挡场景。最终,武汉大学与高德公司联队以定位误差7.0米(75%概率)的成绩夺得冠军。
据悉,国际室内定位与室内导航大会(IPIN)室内定位比赛是全球三大室内定位赛事之一,其余两大赛事的举办方分别为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和微软公司,IPIN会议在谷歌学术排名中属于顶尖级别定位与导航会议。
(编辑:付晓歌、相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