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

首页 >> 校园文化 >> 缤纷校园 >> 正文

我校团队助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

发布时间:2023-11-01 10:35 来源:万林艺术博物馆 阅读:
A A A

通讯员:曾思浩、卢祺

11月1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湖北英山园区正式开园。武汉大学历史学院、长江文明考古研究院副教授宋海超,万林艺术博物馆馆长助理彭蛟团队承担了园区整体展示内容编制和战斗(壕)遗址调查清理等工作。近两年的时间里,团队扎根大别山革命老区英山县陶家河乡,积极探索革命文物保护和展示利用新模式,取得显著成果。

红二十五军长征集结革命历史展

展示区内有红二十五军军部旧址郁氏祠、鄂豫皖省委扩大会旧址安家老屋、第七十五师驻地安家新屋、牛背脊战斗(壕)遗址等多处重要不可移动文物点。团队积极探索体系化特色化革命文物展示利用新模式,系统开展了战斗(壕)遗址调查清理,可移动文物和革命史口述史调查,在加强革命文物保护的同时,实现了内容上的本地化挖掘。团队以红二十五军革命历史整体定位作为基础,综合考虑全国红二十五军长征展示体系,将“集结地”特色定位凝练作为重点,实现了定位上的特色化聚焦。通过打造“1+4+1”红二十五军长征集结红色时空体验场,设置“点、线、面、区”结合的展示体验窗口,实现了呈现上的巧妙融入。团队的实践探索被《中国文物报》等行业权威媒体专版报道。

调查征集可移动文物

从查阅革命史资料到实地走访,从战壕遗址调查到革命旧址陈列布展,团队把课堂开在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一线。近十名文物与博物馆学方向的研究生深度参与了项目实践。同学们纷纷表示,在实践教学中一方面体系化了解了文物调查、保护、研究和展示利用的流程和规范,探索尝试了革命文物活化展示利用的方式方法,另一方面也在大别山深处的革命老区,接受了一次深刻的革命传统教育——

历史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李灿:有幸参与红二十五军展陈文本的撰写工作,在一年的时间里走进了美丽的大别山,感受到了英山的冬天,想起1934年冬天红二十五军在陶家河与数倍敌人战斗,不免觉得牛背脊骨山的云雾沉重而明亮。从英山县城到陶家河,跌宕的山路慢慢被铺平,成片的云雾茶,我感受到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项目对当地经济发展的赋能。由纪念馆、旧址、遗址组成的长征文化遗址群,诉说着红二十五军如何坚守大别山又毅然踏上北上长征之路。

历史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卢祺:收集史料,重温革命岁月;走进战壕,置身战斗场景;在英山,关于红二十五军的点点滴滴,让我更了解,更崇敬这只军队。能为这样一只伟大的队伍做一点事,是我个人莫大的荣幸。

历史学院2023级硕士研究生明胜:在牛背脊骨战斗遗址清理工作中,通过飞机轰炸平台、战壕等遗迹,我看到了在艰苦环境中仍然与敌军顽强作战的红二十五军,这种精神时至今日依然令人动容。

据介绍,红二十五军是红军长征四支主力队伍之一。1934年9月至10月,红二十五军在英山县陶家河完成集结,为长征做好准备。这支队伍平均年龄最小,在长征途中他们人数不减反增、最先到达陕北,成为党中央和中央红军的向导,被毛主席称赞“为革命立了大功”。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是重大国家文化工程,红二十五军是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一轴四线”中的一线,湖北段是“四线”中的重要结点、首批示范步道建设地,英山段是湖北重点建设项目。

(编辑:相茹)

最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