珞珈人物

首页 >> 珞珈人物 >> 正文

【珞珈群星】谱写别样青春

发布时间:2015-03-31 09:04 来源:武汉大学报社 阅读:
A A A

实习生:吕蕾  通讯员:胡继明、彭赟 

他们一同毕业于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又携手执教武汉水力电力学院(现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同舟同济、相濡以沫,作为学院的见证人,他们用汗水和智慧谱写了一段别样青春。

他们就是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教授彭正未、洪文秀夫妇。

 

相知相爱

两人的恋爱经历如果放在现在来说,可以算是优等生的恋爱了。

他俩同为华中工学院电力系的首届学生。上世纪50年代正赶上向苏联学习的浪潮,学校开展了许多大学生活动,两人就是在交谊舞会中相识的。

大学时代的洪文秀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在担任“班三甲”的同时,还是年级宣传委员。说起对妻子的第一印象,彭正未一脸骄傲道:“她是同学中最会读书的,班干部管理工作以及课外活动也做得十分出色,让我很是佩服。”

他们很喜欢一起跳舞,友谊进展也很快,大二下学期双方都认为“可以相好了”。不过当时的“相好”并不是恋爱,只是希望能够进一步增强彼此间的情谊。

在洪文秀看来,小自己一岁的彭正未非常单纯,学习刻苦努力,还很有韧劲,能赤脚在粗糙的煤渣跑道上坚持万米长跑,她认为这样的人值得自己托付终生。

1955年暑假,彭正未去广州发电厂实习,特地将洪文秀介绍给了自己的父母,两人正式确定了恋爱关系。

1957年毕业时,经过多方面的分配改换,两人最终来到武汉水力电力学院执教。怀抱着满腔热情,彼此共同决定要在工作上做出一番成就之后再谈婚论嫁。1961年,彭正未和洪文秀喜结连理,终于结束了长达7年之久的爱情长跑,成为了珞珈山上又一对模范夫妻。

转眼已是金婚,两人不仅在生活上相互扶持,在工作中也是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奉献电气

谈到工作,彭正未觉得自己和妻子这一生都与电气工程学院分不开。

1959年,随着国家水利部与电力部合并,水利电力学院成立,电力专业得到重视。作为学院成立见证人的彭正未在学院里开设了第一门专业课《电工基础》。

电力系创立初期,为解决师资需求,成立师资培训班,学校要求彭正未开设《电工基础》的电路课程,一个学期讲完全部课程。接着在刚放暑假短暂的12天里,又将他派到张之洞路原炮兵学校教授完一年的电路课程。每天得连续执教8小时,晚上还要负责答疑备课,生活虽然辛苦,但在彭正未看来却是无比满足与快乐的。

当时,关于高电压、输电线路的电流参数算法、强度算法等算法只有苏联教材中才有固定公式,国人却不知道缘由,彭正未经过反复推导,最终得出了与苏联教材相同的结论,并展示出了这套公式的来龙去脉,这也为之后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执教期间,彭正未完成了学校自定的“电子模拟计算机研制”、“湖北南漳配电线路勘察”“横向超高压架空输电线路参数”和“导线表面电场强度计算公式推导”等多项课题,主编了高等学校通用教材《电路》,并独自编著了研究生教材《电网络理论》等。

妻子洪文秀也不甘示弱,先后参与编写了高等学校通用教材《电气设备》《电工学及电气设备》,她1983年被水力电力部聘请为高等学校水力电力类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电类课程教材编审组组长。

如今,两人的传记均被收入《中国专家大词典》中,成为了电气方面不可或缺的专家。

 

风雨同舟

“清心寡欲,笑看人间百态;讲求健康,保持心态平和;顺其自然,淡薄世间名利;坚守晚节,平凡奉献一生。”这是如今已满78岁高龄的彭正未真实的心态。

两位老人在退休之后,一边享受生活的乐趣,一边继续从事研究工作,二人都希望在自己有生之年尽量多为学校做一些贡献。

1996年,本应退休的彭正未被学校延聘,继续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直到1999年所带研究生毕业之后才正式退休。洪文秀也跟随丈夫被学校返聘,并在此期间完成了两本教材的编写。彭正未觉得,只有精神上保持愉快,才能长寿。他常对妻子开玩笑:“到了这个年纪,我们要比什么?以前是比成果,而现在则是比健康。”为此,两人经常携手在校园中散步、锻炼,在两人眼里,校园变大了也变自由了,学院之间彼此相通,走到哪儿都是主人。

采访的过程中,洪文秀还在住院。彭正未为了照顾生病的妻子,每天都在家和医院之间奔波。在他看来,妻子年轻时因为自己吃了不少苦,如今她病了,自己更应该多加照顾。两人结为夫妻就是要相依为命、同舟共济,一同愉快、健康地度过晚年生活。

                                  (编辑:付晓歌  学生编辑:王寒升)

最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