珞珈人物

首页 >> 珞珈人物 >> 正文

【身边人】桑榆虽晚其霞满天

发布时间:2015-03-04 09:07 来源:武汉大学报社 阅读:
A A A

实习生:杨琳

 

年过八旬的郑华曾是经济与管理学院的经济法学教授,1994年离休后,一直心系社稷,多次给国家机关写信建言。强烈的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促使他继续发挥余热,开始用另一种方式为社会做贡献。

1998年,郑华根据有关史料书籍编写了《古代思想家依法治国及其有关言论选录》一文,共两万多字,先后寄给当时的国家主席江泽民、胡锦涛及习近平。

1999年,郑华致信时任总理的朱镕基,提出有关杜绝豆腐渣工程的两项建议:一是必须在建筑的显著位置刻上设计方、施工方、监理方的单位名称及负责人姓名,让责任方与自己的作品荣辱共存;二是由施工单位按工程造价一定比例,预提维修与赔偿基金,防止施工方一走了之、无人负责的局面出现。当年3月,原国家建设委员会质检司有关负责人专门打电话告知郑华,他的建议在制定有关条例时会予以参考。

2010年与2014年,郑华又将该文呈送给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与其后任李克强及武汉市委书记阮成发。201410月,武汉市城乡建设委员会有关负责人员亲自到他的住处拜访,送来市建委的书面回复与国家城乡建设部的有关文件,说明他的两项建议早已经被国家采纳,并下发了专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的热情源于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感。”郑华感慨。

在郑华看来,爱国教育是青少年培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曾给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写信,呼吁海峡两岸学者摒弃偏见,正视历史,共同编写一部抗日战争史。“现在还有当年的抗日老兵在世,可以凭借口述历史的方式整理和搜集资料。”郑华清楚,建议实施起来是有困难的,“但是有提议总比没有好,只要有一线希望,都要将爱国精神发扬。”

2005年,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李守庸首倡设立“全民爱国节”,建议以每年的77日为纪念日,以此让青少年牢牢记住这个特殊的日子,从小树立忧患意识与爱国情怀。郑华听闻后,深感赞同。于是他与李守庸一起,先后五次书写材料,上报中央与国家立法机关。次年6月,国务院法制办公室予以回复,认为该建议对弘扬民放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具有积极意义,有关部门将作进一步研究。

除了自己建言献策,郑华还积极为他人创造条件。20143月,郑华无意中发现武汉实验外国语学校3位初二学生写的《武汉地铁情况调查》一文,图文并茂,建议中肯。于是他将该报告代呈阮成发,并附了一封信,阮成发见信后立即批复,对3位学生与郑华表示感谢。

“桑榆虽晚,其霞满天。”已是耄耋之年,郑华却并不服老。他喜欢读书看报,了解世情国情、社会动向,一有想法就写成文字,发布在名为“渔翁心声与建言”的博客上。“我也要与时俱进,参与到社会中来。”他对自己的状态很满意。

“我现在的愿望就是继续努力,多读书多想问题,关心国家大事和学校的事情,尽到一名党员的责任。”郑华铿锵有力地说。

(供图:杨琳 编辑:李琳)

最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