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武大

首页 >> 媒体武大 >> 正文

在紧盯重大现实问题、关注人类共同利益中创新发展

【人民日报】李佃来:中国政治哲学研究的时代使命(学苑论衡)

发布时间:2018-12-03 15:45 来源: 阅读:
A A A

《人民日报》(2018年12月03日 16 版)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哲学研究快速发展,形成许多有分量的研究成果,彰显出对政治理论发展的重要价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政治哲学研究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中国政治哲学研究要在紧盯重大现实问题、关注人类共同利益中创新发展,特别是要提升原创能力,切实担当起时代赋予的重要使命。

  紧盯重大现实问题

  40年改革开放,为中国政治哲学研究提供了丰厚的社会实践土壤。进入新时代,中国政治哲学研究应坚持和发扬实践性特征,不能停留于对一般概念和命题的表层阐释,一味做书斋里的学问;而应带着哲学特有的问题意识、思辨意识走进当今社会,敏锐捕捉和阐释改革开放进程中出现的一系列理论和现实问题,为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扩大开放提供有价值的哲学思考。

  更应看到,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推进,我国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人们的政治诉求和精神价值追求日趋多元多样。这就迫切需要政治哲学发挥应有的作用,从学理上研究如何构建面向全社会的伦理和行为规范,为人们的社会生活树立积极价值目标、提供合理价值遵循,从而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价值的哲学参考。中国政治哲学研究还应立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着重研究和阐释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有哪些主要特征和实现路径,如何引导社会公众树立正确向上的政治观、价值观和幸福观等重要问题,在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同时更好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关注人类共同利益

  早在170多年前,马克思就洞察到历史发展的一个基本趋势,这就是由生产力的不断增长和资本的不断增殖所带来的世界历史运动。这一洞察让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具有了宽广的国际视野和理论维度。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不是一个孤立的、封闭的,仅针对某个地域或民族的体系,而是面向全世界,思考全人类的共同解放和共同发展。习近平同志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我们“既向内看、深入研究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课题,又向外看、积极探索关系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推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履行好中国政治哲学研究的时代使命,要求我们在“向内看”的同时积极“向外看”,着眼全人类共同利益,密切关注和深入探索经济全球化和全球治理中关系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积极主动融入经济全球化,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依靠中国人民的辛勤和汗水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制造业大国、第一大货物进出口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和综合国力实现历史性跨越,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正在为推动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和力量。相比之下,近年来一些国家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逆全球化思潮暗流涌动,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最大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在这样的国内国际形势下,中国政治哲学研究应密切关注人类共同利益,努力从哲学高度提出更具包容性的价值主张,形成更能惠及全人类的智慧成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有力学理支撑。

  不断提升原创能力

  哲学史上的任何一次学术兴起和繁荣,都不是邯郸学步、亦步亦趋的结果,都离不开大胆突破创新,在前人没有走过的路上捕捉新问题、构建新范式、拓展新领域。中国政治哲学研究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升原创能力,增强理论自信,提升学术质量。

  不可否认,过去一段时间,中国政治哲学研究原创能力不足的问题比较突出,不少研究实际上只是在“照着讲”,仍徘徊于对过去一些思想观点的探讨和梳理。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相比,政治哲学研究显得滞后。这具体表现在:研究范式革新力不够强,研究成果向社会价值的转化不够及时、彻底、有效,现实针对性和思想先导性不够鲜明,等等。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就会严重制约中国政治哲学创新发展。让世界知道“学术中的中国”“理论中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中国”,需要广大政治哲学工作者创新研究方式、拓展研究视野,不断增强研究的现实针对性和思想先导性,努力打通学术研究成果向社会价值转化的通道,在理论和现实相结合的视域中构建中国政治哲学理论体系,尤其要大力提升原创能力,使中国政治哲学研究在国际上拥有更大话语权和更强影响力。

  (作者为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18-12/03/nw.D110000renmrb_20181203_3-16.htm

本网编辑:吴林珂

最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