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武大

首页 >> 媒体武大 >> 正文

武大师生用头发做防晒霜

【长江日报】能吸收紫外线的头发或能治血栓

发布时间:2018-05-23 10:19 来源: 阅读:
A A A

  本报讯(记者李佳 通讯员吴江龙)他们首次发现,能吸收紫外线的细细头发,做成的微米材料和纳米材料,在红外光照下甚至能消融血栓,做成防晒霜还能抵御紫外线。21日,武大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张先正教授团队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先进材料》上。

  该篇论文通讯作者为张先正,共同第一作者为2016级硕士研究生郑迪威和2017级博士研究生洪胜。郑迪威介绍,团队首次发现头发由微米和纳米级别的结构组成,“我们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了头发的结构,发现在微米水平上,头发由很多鸡蛋形状的微米离子组装而成。而随着放大倍数的提升,我们又发现这些微米级的鸡蛋结构还不是头发的最小组装单元,它们由纳米级别的小球组成”。

  他们收集头发后,放到碱性溶液里加热,再用超声波手段,最终获得纳米小球。“拿着这些新材料,我们考虑它们能干嘛?我们观察到,阳光暴晒下,头发总是人体温度最高的地方”,他们将纳米级离子和透明质酸(面膜主要成分)做成凝胶乳液,涂在实验小鼠背上,并进行光照,然后观测。“和设想的一样,这些新材料能吸收紫外线,涂了新材料防晒霜的小鼠,相较未涂的同伴,外皮晒伤程度低很多,这证明该种新材料很好地保护了小鼠皮肤免受紫外线的伤害”。

  团队进一步推论,头发制成的材料,在肿瘤以及血栓的热消融方面能得到应用。新材料进入实验小鼠体内后,实验人员用红外光照血栓处,并结合抗血栓药物华法林,发现小鼠的静脉血栓确有所好转。“而且,纳米颗粒与肿瘤靶向治疗相结合,也展现出优异的抗肿瘤效应,抑制了体内96.8%肿瘤生长”。

  团队介绍,头发源于人体本身,具有很好的生物安全性,而且,要获得头发的纳米和微米结构,在工业化手段下很容易实现,“这种‘道法自然’的策略,为科学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人类解决生物医学挑战,也多了一种新型材料工具”。

  据统计,因血栓性疾病导致的死亡已占全球总死亡人数的51%,远超过肿瘤、传染性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造成的死亡。如果能借助天然材料,将血栓”烧“掉却又不伤害人体,打个不恰当比方,这就好比《天龙八部》里鸠摩智的“火焰刀”。

  ·链接·

  获评武大“十大杰出青年”

  郑迪威:大一就开始坚持阅读英文文献

  “化学的魅力,在于可以创造自然界不存在的物质”,通过一根头发找到通血栓之法,这篇论文的第一作者郑迪威说,只要留心,生活处处能产生“化学反应”。本月,90后的郑迪威刚获武汉大学“十大杰出青年”荣誉称号。

  从本科时郑迪威就是个学术明星。本科考入湖大楚才学院理科班,大一开始他每天坚持阅读英文文献,并进入实验室,跟着老师一起做实验,后又进入湖大-武大跨校联合培养项目,师从武大张先正教授。“张先正老师一周七天都在实验室做研究的勤奋也影响了我”。本科时郑迪威已完成两篇高水平论文。

  保送至张先正教授课题组1+4硕博连读后,郑迪威致力于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的研究,在学术研究的路上越走越远,揽得第十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中国生物材料学会“青年学者奖”、武汉大学“研究生十大学术之星”等各级奖励。在导师张先正教授的指导下,他硕士期间共发表学术论文7篇(均为第一作者),其中6篇影响因子在10分以上。

  郑迪威说,热爱化学并无家学渊源,家中没有人从医或从事材料研究,但父母从小教他自学,启发他举一反三,“我阅读文献时,喜欢从当前的文献回溯式地读到它所引用的参考文献。我也比较喜欢联想,总是会问自己:这能干嘛?这跟那有什么关系?”他介绍,导师张先正教授常鼓励学子借鉴其他领域的研究成果,运用到自己的领域,发挥学科交叉优势。

  http://cjrb.cjn.cn/html/2018-05/23/content_75683.htm

本网编辑:吴林珂

最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