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武大

首页 >> 媒体武大 >> 正文

【人民网】武大彭富春教授:反对伪国学 主张"思想性的国学"

发布时间:2015-10-12 10:09 来源: 阅读:
A A A

人民网武汉10月10日电 (记者 荣先明)日前,武汉大学彭富春教授为该校师生作题为《当代全球视野中的国学继承与创新》的讲座。讲座中彭富春教授区分了当下“国学热”的几种形态。他在批评商业性的国学、政治性的国学、宗教性的国学、表演性的国学的基础上,提出了“思想性的国学”,即在扎实的学术功底、语言文字功底的基础上对国学智慧的身心合一的探索。

据悉,2011年彭富春教授担任全国人大代表时,曾经批评过“国学热”。“很多人认为我反国学,事实上我只是反对伪国学。”彭教授说。

讲座中彭富春教授说,“国学热”持续了几十年,我自己深深地感受到了这种“国学热”的存在。“国学热”有几种形态:第一,商业性的国学。现在真正对国学推动最大的,我认为还不是大学的国学院,应该是一些企业家。“商业性的国学”,是指有些人借国学来谋利,办国学班。有些幼儿园和小学里的国学班,一年的学费都要好几万。第二,政治性的国学。我认为这种意义上的国学是把传统的君臣观念强化为一种主奴观念,来控制员工。这在南方的很多企业很时兴,许多企业有国学堂。我认为这也不太妥当,绝对不能把含义丰富的国学简化为一种主奴意识。尤其在我们现代的民主社会里,主奴意识是应当得到淡化,得到转化的。第三,宗教性的国学。宗教性的国学有两种,一是凸显国学当中的宗教性的成分,甚至还包括风水、相面等,这些人还自称为“应用国学家”;二是对国学怀有一种宗教性的情绪。

真正的国学形态应该是什么呢?彭富春教授认为是思想性的国学。思想性的国学的前提是学术,也就是说你要对国学的基本经典熟悉,同时还要具备基本的语文学知识。他建议,国学院要开设书法课。

彭教授说,我们对国学应有的研究态度可以用 “承认、批判、继承、借鉴、创新”这五个词来总结。所谓承认,是指对近百年来的国学热以及对儒道禅的现实存在的双重承认;所谓批判,是康德意义上的批判,即通过区分找到国学的边界,对国学中的内容做一个追求真理的探究;所谓继承,是指继承国学中有真理性的内容;所谓借鉴,是指对从古希腊、中世纪、近代、现代直到后现代的西方智慧的借鉴;所谓创新,是指以儒道禅的智慧应对当下现实的返本开新。

中国智慧的核心是什么呢?彭教授介绍,他所认为的中国智慧的核心最根本的就是儒道禅的智慧。儒家的仁爱之道从爱自己的亲人开始,进而推扩到爱天下,所关注的主要是人道,是社会;道家强调天地自然,是自然之道,关注自然;禅宗则返还到人的心灵。这三者都是从不同方面阐释了“欲”“技”“道”这三个层面。

在此基础上,彭教授提出了中国智慧的当代意义。他指出,新的中国智慧就是“天人共生”。他认为,面对天人相分的现实,“天人共生”强调天与人互不为主人或者奴隶,而是伙伴关系,天与人共生共荣;由此引申出“人我共生”,即人与人之间虽然有差异,但是都是平等的,也应当抛去主奴的关系;以及人与自我的身心交融。彭教授认为,这种天人共生的新智慧可以克服当代社会虚无主义、技术主义、享乐主义的问题。

http://hb.people.com.cn/n/2015/1010/c337099-26727057.html

(稿件来源:人民网 本网编辑:吴江龙) 

最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