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武大

首页 >> 媒体武大 >> 正文

【楚天都市报】三问飞来石

发布时间:2015-05-11 10:13 来源: 作者: 楚天都市报记者徐啸寒 通讯员吴江龙阅读:
A A A

官方叫万林艺术博物馆,民间叫它石立方、飞来石,设计师给它起的名字是“石形水界”。不管这栋建筑叫什么名字,从它的外形第一次被人发到网上起,就引起了不小的争议。昨日,围绕着关于该楼的几个话题,楚天都市报记者提前进行了探访并采访各方专家一一解读。

现代与民国风能否和谐共处?

站在武大制高点——老图书馆樱顶之上,远眺万林艺术博物馆,犹如一块巨大的石头,从天而降,坠落在苍翠山腰间。石立方毗邻六一纪念亭、李四光雕像等人文景点,远远看去,周围参天的古树掩映一座现代建筑的身影,慢慢走近这块“巨石”,恍然有一种超现实的感觉。这里与图书馆、桂园、樱园、梅园相邻,与中心湖相伴,它的对面为校内最大的一片草地,是武大最美的地方。

也正是因此,不少网友和校友担心,这个造型前卫的建筑,会破坏民国风的校园格调。

网友“xytjs”发帖说:“建筑的位置是武大校园最中心的地带,周边的建筑已经成为武大最为经典和有代表性的建筑。这个博物馆的风格对原有的校园建筑来说,完全是一种颠覆性的革命。最终可能会有两种效果:要么像贝聿铭设计的罗浮宫玻璃金字塔入口,实现一种出奇制胜的效果,要么也可能像人民大会堂和故宫边上的国家大剧院,留下无穷无尽的争议。”

其实,武大当初面向全球征集设计方案的时候,共有四套方案进入最后的评审环节,风格均为现代建筑。最终确定的“石立方”设计方案,出自中国现代建筑设计师朱锫之手。

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创院院长、现兼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的著名设计师赵冰教授表示,武汉大学老建筑群是上个世纪30年代的经典建筑作品,是融合了中国传统风格的一种探索,现如今学校将博物馆定位为当代建筑,同样是个有益的尝试。在武汉大学万林博物馆设计方案广泛征求意见时,赵冰就提出要适当控制建筑物的尺度和比例,以便与周边既有建筑形成呼应。

大半楼体悬空怎样确保不倒?

总长78米,悬挑跨度达48米,也就是大半楼体处于悬空状态……有媒体报道称,石立方的建筑难度创下“国内建筑第一”,甚至称之为“中国第一悬挑楼”。

据悉,该栋建筑物为全钢结构,整体造价1亿元。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钢结构教研室主任杜新喜教授认为,从结构角度而言,悬挑超过10米的,就算是大悬挑,万林艺术博物馆可以称之为大悬挑,但绝对不是中国第一。

杜新喜认为,钢结构大楼做成悬挑状,从技术上讲难度不大,外行人看到悬挑楼,总担心大楼能否承载如此大的荷载而不倒。其实,钢结构建筑物,主要利用内部的连杆件和巨型承重柱来实现建筑的稳定性。以目前的建筑设计和施工技术,楼体的安全绝对有保障。

杜新喜参与过国内众多大跨度建筑物的结构设计论证,包括在建的湖北省科技馆新馆和已经建成的新疆国际会展中心。杜新喜认为,从建筑结构而言,现在的石立方还有很多可优化之处,可以让建筑物显得更加轻巧,从而减少钢材使用,降低造价。

陈东升捐资修建为何命名“万林”?

在高校里,捐建的建筑物大多以捐建人或者捐建人公司命名,比如最常见的逸夫楼。但这次,武大万林艺术博物馆的名字,则是来自捐资人陈东升的父亲陈万林。

陈东升1957年生于湖北天门,19837月毕业于武汉大学经济系,经济学博士。1993年创建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1996年组建泰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出任董事长兼CEO。旗下企业包括泰康人寿、嘉德国际和宅急送。

陈东升的父亲出生在湖北京山一个小村庄,1940年参加革命。陈东升兄弟三人都出生在天门。

针对为何用父亲名字命名捐建的博物馆,陈东升在回答媒体记者提问时表示,其实很简单,大家知道的兆龙饭店、长庚医院,都是以捐资人父亲名字命名的:兆龙是“船王”包玉刚的父亲包兆龙之名,“长庚”就是台湾企业家王永庆的父亲王长庚之名……这就是东方文化,用父亲的名字命名,比较谦虚。“用自己的名字命名不合适。你不能说因为我有点儿成就,就叫东升博物馆。用父亲的名字是最好的。因为要做给我的儿子看,要做给旁边的人看,这是对长辈的尊重。”陈东升说。

陈东升事业有成后,始终关注关心家乡建设和发展。此前已经向天门市天门中学捐了1000万元人民币,盖了一个图书馆,叫万林图书馆。后来,又在其父亲出生的京山县小镇上的学校,捐了一栋楼叫万林科技楼,并设立了万林奖学金。

http://ctdsb.cnhubei.com/html/ctdsb/20150509/ctdsb2644153.html

(稿件来源:《楚天都市报》201559日 本网编辑:吴江龙)

最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