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武汉4月25日电 一个生命结束了,逝者器官让另一个濒危的生命重获新生,5年来,武汉大学肝胆疾病研究院、武汉大学移植医学中心医护人员在默默地从事这样一项伟大的事业。器官捐献案例随时随地可能出现,器官保存的时间以小时计算,终末期肝肾功能衰竭患者时刻会受到生命的威胁,这是一个时刻准备与时间赛跑、甘于奉献与付出的团队。
日前,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研究决定,授予武汉大学肝胆疾病研究院“2014年度特别贡献奖”,以表彰该院及移植医学中心团队在临床业务、科学研究等领域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全年成功完成器官捐献66例,完成肝移植手术33例、肾移植 112例,数量和质量均居全国前列;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新疆联合基金重点支持项目,实现了武汉大学该类项目“零”的突破;学科带头人叶啟发教授当选中国器官获取联盟执行主席。
据了解,器官移植多是急诊手术,是典型的兵团作战,一旦有合适的供体,患者转运、供体维护、器官获取、器官修整、联系受者、配型、手术、监护不一而足,全体队员经常要连轴转。2014年4月22日,肝胆疾病研究院医护人员不眠不休,连续奋战48小时,完成了4例捐献和7台器官移植手术。而现在,这个记录再次被刷新,72小时夜以继日地奔忙,整个团队为生命接力。
司晶,一位器官捐献协调员,经常半夜三更接到捐献线索,二话不说,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尽最大努力与家属协调沟通。不能错失任何一条捐献线索是他们的信条,节日、假日、漆黑的夜晚总能见到协调员奔波的身影。有一次,他肾结石发作,高烧不退,在打点滴的时候接到捐献线索电话,拔掉针头,匆匆奔赴现场。他比任何人都清楚,100个捐献线索中,能有10个捐献者就不错了。而没有捐献,就没有器官移植,只要有一线希望,他都会做百分之百的努力,哪怕经常是无功而返。
科室有正副护士长5名,她们要随时参与转运协调,还要被派到移植ICU轮流值夜班,对肝移植术后患者进行重点监护,有时候一守就是一个星期。她们在肝胆疾病研究院度过了无数个“第一次”:第一次做器官捐献协调员,第一次帮捐献者买寿衣、第一次进太平间、第一次送家属到殡仪馆……争取到任何一例捐献都十分不易,她们要给予捐献者家属充分的尊重和人道主义关怀,让对方感到做出捐献决定是值得的。
学科带头人叶啟发教授说,2007年《人体器官移植条例》出台后,中国开展器官移植业务的医疗机构由1000多家整顿减少到160余家,而中南医院逆势而上,于2012年4月获得卫生部准入,成为国内首家获DCD移植资质的单位。这与肝胆疾病研究院移植团队的技术水平、整体素质及其为器官移植事业无私奉献密不可分,更与医院领导班子的高度重视,协作团队的全方位支持息息相关。(张沛)
http://hb.people.com.cn/n/2015/0425/c337099-24632343.html
(稿件来源:人民网 本网编辑:吴江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