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武大

首页 >> 媒体武大 >> 正文

【湖北日报】“中国实践与中国话语”理论研讨会在汉召开

发布时间:2014-06-07 12:34 来源: 阅读:
A A A

湖北日报讯(记者别鸣)昨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行政学院、光明日报、武汉大学共同主办的“中国实践与中国话语”理论研讨会在武汉开幕。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培林,国家行政学院副院长杨克勤,《光明日报》副总编辑李春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尹汉宁,武汉大学党委书记韩进出席并致辞。

李培林指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努力构建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增强中国学术的国际话语权,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是新时期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使命。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根植于当代中国伟大实践、汲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精华和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发展体现中国实践、中国特色、中国经验、中国模式、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中国梦想的理论框架,构建涵盖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领域的话语体系。

杨克勤说,推动哲学社会科学话语创新,打造中国的话语体系,成为当前刻不容缓的任务,也成为哲学社会科学一项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使命。这次会议的召开,必将为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创新,打造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中国话语体系作出贡献。

李春林认为,去年,湖北社科界开展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大讨论,在全国产生积极反响,今年又由武汉大学承办这次研讨会,一定意义上是实践观讨论的深化和总结,体现了湖北社科界的责任担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问题域和思想源,开辟了新的学术生长点和创新点,立足中国实践创新中国理论,一定能够让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进入新的境界。

韩进指出,这次研讨会堪称全国理论界的盛事,不仅是社科理论界建立理论自信的需要,也是建立中国特色学术话语体系的需要,更是激发中国人民投身实现中国梦伟大实践的需要。

尹汉宁强调,坚持实践观,探讨“中国实践与中国话语”,重要的是把思想方法搞对头。他就理论与实际、问题意识与问题导向、立足点与开放性、学理支撑与理论创新、中国实践与中国话语等5个问题作了阐述。他指出,理论联系实际要回答好用什么“理论”联系实际、联系什么“实际”、如何“联系”的问题;问题客观存在,强烈的问题意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学风,体现了理论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体现了学术研究、学术创新的内在规律,坚持问题导向是推动实践和理论创新的科学方法和正确途径;理论创新必然以回应和解决中国问题为立足点,衡量理论的好坏优劣必然以回应和解决中国问题为标准;学理支撑就是科学性证明和规律性认识,要打破“洋教条”,在回应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供理论创新基础上的学理支撑;要有中国话语的自信、中国实践的自信、掌握话语权的自信,善于用“中国话语”讲述“中国故事”,用“中国理论”解释“中国实践”。

首批荆楚社科名家、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协同创新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陶德麟,国务院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南开大学逄锦聚教授作大会主题报告。来自中央党校、中央编译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等全国社科理论界的百余位知名专家学者参加研讨会。

http://hbrb.cnhubei.com/HTML/hbrb/20140607/hbrb2360431.html

(稿件来源《湖北日报》201467日 本网编辑:吴江龙)

最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