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2011年,王晓光将研究重点集中到网络社区的演化方面。借助情报学的背景优势,王晓光与一起合作的博士,开发了一款网络社区演化可视化分析软件,实现了社区结构演化过程的计算与可视化呈现。
36岁的王晓光,现任武汉大学出版科学系副主任,从事情报学和数字出版领域跨学科的新兴课题研究。2012年,王晓光入选中组部首批“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 2013年又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一名青年学者,应如何追踪学术前沿并取得突破?日前,记者对正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图书情报学院做访问学者的王晓光进行了电话采访。
困惑期面临诸多压力
2007年,王晓光从武汉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毕业后留校任教,主要承担数字出版、数字资产管理相关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最初的两三年,王晓光困惑于如何重新定位研究方向。他需把情报学的知识结构与数字出版研究相结合,并从中找到两个学科相交叉的前沿课题。
其间,迫于科研考核压力,王晓光也做了一些课题,发表了一些外围性文章。但在内心深处,王晓光一直秉持着一个信念:“要做一些创新性的工作,在关注国际前沿的基础上做出自己的特色。”为此,他大量地阅读相关领域的前沿文献。那几年,王晓光分不清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的差别,只要有空闲,都在思考相关问题。
通过网络社区把握学科动态
2010年,王晓光了解到,一位澳大利亚学者将情报学中的知识组织研究与数字文献的语义化标注相结合,并应用到了数字人文领域。这对他触动很大,“当时我眼前一亮,这正是情报学和数字出版领域跨学科的新兴研究”。回想起当时的情景,王晓光依旧兴奋。回国后,他立即查找相关资料,并最终确定了全新的研究方向:从事数字出版中数字内容语义组织和知识网络分析与构建等相关研究。
当前,如何及时掌握科学发展前沿,成为科技管理者和科研工作者面临的新问题。由于科研成果通常以文献的方式呈现,文献中的关键词则可视为文献的“指纹”。王晓光认为,利用关键词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变化,可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学科领域的研究动态,也是一条有效的研究路径。
2011年,王晓光将研究重点集中到网络社区的演化方面。借助情报学的背景优势,王晓光与一起合作的博士,开发了一款网络社区演化可视化分析软件,实现了社区结构演化过程的计算与可视化呈现。除知识网络结构演化领域外,软件还可以应用在社会网络、舆情跟踪、知识发现等方面。用户只要将特定关键词导入,就可点击获取相关研究主题的动态变化信息。
软件开发的过程充满了曲折。王晓光说,“其间,最困难的是如何判断网络社区的演化关系。如网络社区所处的状态,它是如何生长、分裂、合并和消亡的?怎样用可视化的方式去展示这种演化过程?”后来受美国《科学》杂志上一篇关于社区网络演化过程的文章启发,王晓光借鉴了地理学领域的冲击图展示宏观网络社区发展的态势;关于每个关键词的演变,他则运用赋色网络图,通过前向赋色反映当前社区中某个节点的来源,通过后向赋色表示当前社区中的节点在下一个时段的走向。经过完善,这款软件可以通过对批量文献中关键词的分析,以可视化的方式,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反映该领域研究主题的发展和变化,据此来把握学科发展态势。
实现知识片段的网络链接
为弥补在出版实务领域的欠缺,从2011年开始,王晓光在电子工业出版社做了两年半的在职博士后研究。“主要是为了及时掌握产业发展动态和需要,从而不断调整自己的研究方向。”
那段时间,王晓光主要从事图书内容的数字化与结构化处理工作。为了制定结构化拆分规则和细粒度内容的语义标准,王晓光带领6名研究生对数字图书馆、电子书模型和信息结构化领域的多项标准,以及出版业内的多家机构进行了深入调研,最后终于制定出了较为理想的解决方案。
“实现知识片段的网络链接,是情报学的‘终极目标’。”王晓光说,最近两年,语义网和本体技术的发展,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可能性。为此,王晓光将下一步的研究方向转向语义技术出版研究。
“这跟我以前研究的知识网络是一脉相承的。”王晓光解释道,语义出版的发展将会对学者的文献阅读和学术交流带来革命性影响,极大地提升科研工作者获取知识和交流成果的效率。
http://www.cssn.cn/sf/bwsf_ft/201402/t20140221_969258.shtml
(稿件来源:《中国社科报》2014年2月21日 本网编辑:吴江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