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通讯员遥轩)5月8日至10日,遥感科学与技术学科专业建设研讨会在武汉大学召开。本次大会的主题是“一流学科引领一流专业发展”,校党委书记黄泰岩,院士李德仁、刘经南、王家耀、龚健雅出席,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同济大学、中山大学、南京大学等全国83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近300位专家学者与会。副校长唐其柱主持开幕式。
黄泰岩致辞指出,历经二十余载,“遥感科学与技术”正式成为交叉门类一级学科,是非常了不起的学科发展成就。在当今信息高速发展的大数据时代,遥感科学与技术作为一门新兴交叉学科,面临大好的发展机遇。今年是武汉大学的“学科建设年”,希望通过此次专家研讨,进一步凝聚共识,推动学科持续瞄准国家需求,培育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立足学科优势,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拓宽国际视野,夯实全球引领地位,完善遥感科学与技术学科专业培养体系建设,为学科专业建设再赋新动能。
李德仁院士作题为“基于天地互联网的智能遥感卫星”的报告。他阐述了国内外遥感技术的重要发展阶段,总结了我国遥感人自立自强追求一流的奋斗历程,并对多年以来武汉大学在以高分专项为代表的国家遥感重大工程中所作的突出贡献进行了回顾。李德仁着眼于学科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对天地一体化对地观测脑的概念内涵和应用进行了介绍,从交叉学科建设的视角对通信、导航、遥感一体化思想进行了分析,以高度的学科前瞻性为空天信息的实时智能服务规划发展路线图,并期望武汉大学和全国同仁共同奋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必须推动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全面发展”的指示,产出一批原创性、战略性、集成性成果,推动我国对天对地观测的智能化水平,为建设遥感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龚健雅院士作题为“遥感科学与技术学科建设设想”的报告。他总结了我国遥感领域本科和研究生人才培养和学科体系的基础,对近年我国高等教育遥感学科发展态势和国际格局进行了分析。他倡议,在遥感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建设的背景下,国内各遥感人才培养单位应坚持凝练学科内涵、广泛交流研讨、发挥各自特长,共同推进我国遥感学科研究生培养高质量体系建设。龚健雅还对遥感一级学科建设的学科方向设置方案、研究生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发表了指导性意见。
遥感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方圣辉教授就本次大会聚焦的研讨主题做相关说明,对会议需要研讨的本科与研究生培养的延续性、武汉大学对学科二级方向的设置建议方案(初稿)、研究生核心课程建设、硕士与博士学位培养方案等会议议题进行了具体介绍。他希望各位专家学者能够紧密围绕遥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集思广益、共同为遥感科学与技术学科建设献计献策。
会上,专家学者围绕遥感一级学科建设进行探讨。刘经南院士表示,遥感学科既是交叉的也是成熟的,人才培养方式需要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课程建设要具备充分的开放性,注重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独立思考、自由探索的能力。王家耀院士指出,对于遥感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二级方向的设置,要注重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在课程设置方面充分考虑学生实际,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刘先林院士远程参会,他表示,遥感科学与技术学科经历了快速的发展,要从“广义遥感”的角度思考如何使技术惠及更多人,他特别强调,一定要夯实学生扎实的专业基础。测绘科学与技术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中南大学吴立新教授表示,在构建遥感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二级方向的过程中,要对遥感系统工程有充分考虑。河南理工大学副校长金双根、桂林理工大学副校长周国清、西南交通大学朱庆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潘耀忠教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邢孟道教授、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张永生教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谢忠教授、中山大学程晓教授等多位专家学者发表观点,针对遥感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进行了充分地交流。
据悉,本次大会设置电子类、地理类、测绘类、应用类等遥感科学与技术研究生学科方向研讨和遥感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建设研讨等五个分会场。在为期两天的会议中,经过广泛的分组研讨和集中汇报,各专家学者进一步凝聚共识,对在遥感学科高水平发展的引领下,我国遥感研究生和本科专业建设得到更充分全面的提升充满信心,后期将形成遥感科学与技术交叉学科建设指导性方案草案,为遥感一级学科建设后续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办公室、研究生院、本科生院、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人事部等职能部门和相关院系、科研机构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供图:遥感信息工程学院 编辑:肖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