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看望了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听取意见和建议,发表重要讲话,为医药卫生和教育事业发展指明方向,激发代表委员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奋斗力量。武汉大学干部师生以不同形式收听、收看了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关于教育的重要讲话,并产生热烈反响。
研究生院院长陈传夫:今年两会在喜迎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抗击疫情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的重要时刻召开,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壮阔蓝图,为国家事业发展把脉定向,汇聚起共襄伟业的强大力量。研究生教育是党和国家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回望过去,成绩卓著。“十三五”期间,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加快培养国家急需的高层次人才,推动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新成效。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持续深化,学科专业体系建设改革更加有力,“双一流”建设扎实推进,研究生培养质量显著提高,导师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关键紧缺领域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日益健全。武汉大学有幸成为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和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之一,服务国家需求能力不断提升。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要认真学习两会精神,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同心同德,乘势而上,以实际行动为“十四五”开局凝心聚力,坚持“四为”方针,培养更多适应高质量发展、高水平自立自强的各类人才。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勇争先,砥砺前行!
本科生院院长张绍东:“十三五”期间,我国高等教育取得突破性进展,毛入学率由40%提升至51.6%,高校在学总人数达到4002万,已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目前,本科教育已经成为拔尖人才培养和职业发展的基础教育阶段。面对迅猛发展的新技术和新产业,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武汉大学的本科教育更应该着眼于“人”的塑造,更应该通过夯实基础、拓宽口径等途径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和未来国际竞争力。回首2020,武汉大学本科生院在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各部门同心协力,在新冠疫情肆虐全球的大背景下交出了一份饱含“武汉抗疫精神”的“停课不停学”珞珈答卷;同时“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一流本科课程、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获批数量均位居全国前列。展望“十四五”,本科生院将继续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抓手,深化专业内涵建设,优化课程结构,提升教学质量,不断全面提升我校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培养一大批面向未来、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拔尖人才。
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办公室主任巫世晶: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起步元年。此次全国人大会议意义重大。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求真务实、着眼全局、立足长远,振奋人心。报告对2020年和今年以来的工作作了全面回顾和系统总结,我们在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世界经济深度衰退等多重冲击下,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得之不易,成之惟艰,也更加坚定了我们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制度的信心。我们要以高度的历史自觉把握“两个大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支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响应和投入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优化人才培养结构、深化教育评价改革的各个环节,以“四个面向”为指引,全力攻克“卡脖子”和行业提升关键技术研究,推动学校“双一流”和“十四五”发展建设,奋力开创学校事业一流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杨礼银:今年全国两会上教育话题的热度依然很高,很多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都非常关心教育领域的改革发展。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关注当前教育领域的一些热点问题并在全国政协医药卫生界教育界联组会进行了回应。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如何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时强调,“讲好思政课不容易。上思政课不能拿文件宣读,没有生命、干巴巴的”。作为一名高校思政课教师,我深刻懂得“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的道理。我所在的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坚持集体备课会、师生圆桌谈、思政课助教制度等,使我自身的教学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而我课堂上的学生也越来越重视思政课,积极参与到课堂互动和思政课实践教学中。随着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深入开展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不断深入,我相信思政课将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付克新: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从战略高度科学谋划、系统推进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关乎党和人民事业的前途,关乎中华民族的未来。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高度重视教育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方面的基础意义和关键作用,善于从党和人民事业的战略全局高度系统谋划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特别突出教师对于教育发展的关键作用。发展教育,教师是关键。发展高质量的教育,就要有高质量的教师。好老师要执着于教书育人,不仅要有扎实的学识,还应该有一颗仁爱之心。好老师,要有热爱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坚守,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大批各层次的好老师、重视发挥好老师的作用、保障好老师的权益、提升好老师的获得感成就感幸福感,是新时代发展高质量教育的重要途径。
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科生辅导员胡栩健: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指出,“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这为我们牢记初心使命,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行稳致远指明了方向。作为党员教师,我们定将自觉加强党史学习并融入日常工作,从党的百年历史征程中感悟力量、汲取智慧、实现成长,进一步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作为高校学生辅导员,我们定会带领学生积极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充分利用学校红色资源,引导学生懂史明理增信力行,加强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怀,做好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凝聚青年力量,一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献智献力。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2019级博士研究生李禾: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们打赢了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了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起步之年,在听取了两会报告后,我深感振奋、备受鼓舞。在教育领域改革发展方面,报告指出分类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加快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加速建设“双一流”,离不开科技创新。作为一名环境专业的学生党员,要立足自身研究实际,以科技创新理念贯穿学习和研究过程,努力学习掌握科学知识,练就过硬本领,将自己青春的涓滴之力汇聚到新时代的磅礴伟力中,为生态文明建设和学科建设发挥作用、作出贡献。
第一临床学院2018级博士研究生胡继佳: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习近平总书记所关心的教育事业历来是全国两会上备受关注的民生议题之一,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亦多处提及教育。“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保障教师待遇”“防止逐利性资本‘裹挟’教育”“‘双一流’建设与科技创新”等事关新时代教育改革的热点话题激起强烈社会反响。我国教育发展保障坚强有力,规划催人奋进。作为一名武大学子,当从自身做起,从细微处着手,坚持正确方向,坚定理想信念,增强使命意识,担当时代责任,锐意奋进,埋头苦干,敢于创新,勇立潮头,为国家新一轮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2018级硕士研究生雷晓婷:在今年全国两会教育话题的探讨中,“教育评价改革”是众多专家学者和公众热议的焦点。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我国要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必须要破解教育评价改革这个难啃的“硬骨头”,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建立多元多维高质量的教育评价体系,培养满足新时代发展需求的创新型人才。作为新时代研究生,我们应当树立科学的学术观,同时坚守学术诚信,构建良好科研生态;作为未来有志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学生兼职辅导员,更应当学会以科学的教育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我国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添砖加瓦。
电气与自动化学院2017级本科生洪运:扶贫先扶智,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李克强总理在2021年度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发展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在教育公平上迈出更大步伐。“十三五”时期,全方位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让我国基础教育历史性地解决了“有学上”问题,让更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点亮了无数人的人生梦想。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在拥有高质量教育资源的同时,应多多关注盲校儿童等弱势群体,积极参与相关支教等志愿服务,为推进教育公平注入更多的青年力量。
(整理:秦书凝、张丽平、赵路华 编辑:陈丽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