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赵杨、白小柳
在学校举办的“教与学革命”珞珈论坛中,信息管理学院围绕“促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推动课堂教学革命”这一主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研讨交流活动,用“革命精神”推进“教育革新”,积极思考教育信息化如何助力课堂革命,如何构建新常态下的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新模式。主要亮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线上线下协同举行 形式内容积极创新
学院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互补充的方式,组织了多场学习交流、专题研讨、报告讲座等活动,并对每场活动的组织策划、讨论议题、专家培训、参与对象等作了周密安排与精心部署。
同时,学院积极创新开展形式与活动内容,推出了云专业认知、外籍专家专场讲座、疫情期间教学成果展览等活动,促进教师间、师生间思想碰撞,实现广泛而深入的交流研讨。学院领导及师生们积极参与,不断推动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革新。
结合百年院庆开展云认知 凸显教育革新专业特色
疫情防控特殊时期,学院为迎接百年院庆,以“教与学革命”活动为契机,先后举办了27场各专业“云认知”活动,通过在线讲座、云参观、云直播等方式,带领学生走进业界,了解行业发展。
7月16日,编辑出版学专业在BILIBILI直播平台举办了“玩转内容产业,海豚带你乘风破浪”的直播活动,带领大家在线参观了海豚传媒公司内部,感受了出版人最真实的工作氛围,让学生直观了解了内容产业的运作过程。8月24日,Taylor&Francis高级副总裁、ORCID大中华区总监胡昌杰以“学术出版生态系统的演变”为主题,从企业概况、学术交流、学术出版历程与业态、科研的未来等方面为师生们带来了精彩的在线讲座。9月24日,学院邀请国内图书馆学界5位知名教授和图书馆业界4位馆长在线举办了“新文科背景下图书馆学本科教育发展研讨会”,对图书馆学的教育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和展望;电子商务系则开展了“院友面对面”之云交流、“企业视角谈电商”之云讲座和“农村电商与乡村振兴”之云参观3个认知活动。
学院有关负责人介绍,“这些活动的开展,凸显了信息管理学院以信息技术创新引领教学模式改革的专业特色,也体现了信管人在百年发展中积淀的专业人才培养理念与教育创新意识。”
领域专家热情参与 深度广度不断提升
为提升“教与学革命”交流活动的深度与广度,学院邀请了校教学督导团成员、院本科教学督导组组长肖希明教授为全院教师做了“教学过程规范管理”专题报告,系统讲解了教案准备、授课教学与课程考核三方面的本科教学过程规范管理方法。
此外,图书情报领域国际知名专家——德国洪堡大学图书情报学院前院长、iSchools联盟执行主席Michael Seadle教授也应邀来校,为师生带来“数字时代下的教育反思”专题讲座。他结合其自身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从数字时代的内容与解析、工具与培训和在线教学三个方面,对本科教育问题进行了深刻阐释。
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提升了老师们的教学规范意识,也拓展了教学思维模式。教师们纷纷表示,作为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创新并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并有责任和义务帮助学生深刻认识并适应时代发展。
挖掘教学改革典型案例 树立教书育人优秀榜样
疫情期间的线上教学,学院涌现出了诸多感人事迹。出版科学系的姚永春老师虽然身患重病,但考虑到主讲课程的重要性,仍带病坚持教学,微笑如常,温柔讲课。在整个授课、指导学生毕业论文的过程中,只字未提自己的病情。
“编辑要能坐冷板凳。”这是姚老师上课经常挂在嘴边的话,“不争不抢,踏实仔细地为他人做嫁衣,隐身幕后,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也下足功夫。”是姚老师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对自己的严格要求。
言传不如身教,老师的一言一行让学生真切看到了专业出版人的样子,在浮躁的环境下恪守本心,踽踽独行,这种坚持充满韧性,让学生心生敬佩,也让所有同仁深受感动和启发。
凝练教学研究成果 分享教学改革经验
在此次活动中,学院积极鼓励教师及时总结和分享自己的教学改革经验,提升整体教学水平。先后形成了10余篇教学研究成果,包括:《互动仪式链视角下的本科专业课在线直播教学效果分析》(许洁等)、《疫情下的网络教学创新与探索》(安璐)、《美国iSchools院校图书馆学硕士在线教育现状调查与启示》(周力虹等)、《马克龙时期法国艺术与文化教育改革策略研究》(王玉珏等)、《新时代中非高等教育合作的思考与展望》(王玉珏)、《“O2O”融合教学趋势与路径》(严炜炜)、《以学科竞赛促进档案学专业创新人才_省略_业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情况分析》(王玉珏)、《同学们,上课了》(许洁)、《抗疫期间利用钉钉群上网课的几点思考》(吴江)、《现代管理学》在线授课体会(胡吉明)。
此外,学院还鼓励学生们积极思考,汇报自己的学习心得。2019级本科生李沁蔚、2018级本科生何善平、2016级本科生王玲等,分别从信息化背景下的高校本科教学改革、居家在线学习的学与思、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等方面,分享了自己的心得体会。
(编辑:付晓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