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资讯

首页 >> 武大资讯 >> 武大要闻 >> 正文

【别样毕业季】离别很窄,感恩很宽

发布时间:2020-06-19 17:13 来源:文学院 阅读:
A A A

编者按:在这个特殊的毕业季,文学院贯穿着“感恩教育”,学子们纷纷为学院留下有纪念意义的物品或者发展资金,留下自己印记的同时,也希望激励学弟学妹们奋发进取。


通讯员:赵恩宁、李秀慧、杨晨

六月的夏天葱葱茏茏地盛放, “九一二”操场静静盼望着,盼望着笑与泪的奏鸣曲,盼望着学士服衣摆扫过地面的“沙沙”尾音。虽然特殊原因下,校园仍未恢复生机盎然,但毕业季已悄然来临。

校园空荡,人影寥落。“文理学部”“大循环”的标牌悄悄被“毕业生返校专车”代替,触目所及,每一角景致都诉说着别离的到来。文学院的毕业生郭亚把行李堆在脚边,她想,再也等不来大循环了。

在来了无数次的食堂里,看着不用再抢的稀疏座位,郭亚切实感受到武大人的专属特征在逐渐抽离,“毕业”这个抽象概念逐渐清晰。校园卡等表明武大学子身份的外在物品已经不再重要,因为武大精神已植根在每一个学子的血液里。

作为疫情期间第二批返校的毕业生,郭亚在校园度过了极其充实的三天:领衣服、参加班级毕业典礼、拍摄毕业照片、与老师聊天以及最重要的——去振华楼送奖杯。

“学生创业大赛专场金奖”和自强创业班创新大赛亚军两座奖杯不大,沉甸甸的,摆在一起,晶莹剔透,棱角折射着耀眼的光晕。

郭亚记得,20多场正式比赛与数不清的练习赛、培训赛、预演赛,记得每一次站在赛台上讲演时的激动与微微眩晕。她甚至能清楚忆起那场金奖比赛时飞快的语速,忆起每一个奖杯背后凝聚的汗水和光阴。

创投峰会那天郭亚见到了毛振华校友,还拍了合影。如今,合影那天获得的奖杯又安静陈列在振华楼里,这或许是一个奇妙的巧合,又或许是无数武大学子与母校情感交融的必然结局。

早在毕业前,郭亚就对辅导员鄂茂芳老师说:“芳姐,我希望把奖杯留在院里,这些年的比赛中,你都在关注我,学院也在全力帮助我,这些奖杯都是我和学院共同的荣誉。”

琴声悠悠,情愫悄悄。文学院李昊洋决定把他的古筝留在学院。这把古筝是他六年前买的,陪伴了他四年的大学时光,不时被他带去与社团伙伴切磋、教导学弟学妹学习古筝、上台演奏。如今毕业,李昊洋将古筝送予学院,留下来给社团的后辈们练习琴技。回首四年大学时光,古琴是琴亦是情。李昊洋想让它留下来创造更多情,也代替他将自己对珞珈的情留下。毕业后,李昊洋将到美国乔治城大学留学深造,但琴在珞珈,就像自己还在珞珈一样。

等待冰消雪融 盼春风

共赴一场繁荣 如梦

时光匆匆 有始亦有终 道声珍重

各赴西东跃入 人海中

振翅化作大鹏 乘风

直上苍穹 追寻 我们的光荣 无穷

——李昊洋以武大生活为灵感创作的歌曲《乘风》

在李昊洋的音乐作品里,到处都是珞珈的影子。创作很难,但珞珈是他的灵感来源,返校时间只有短短几天,来不及将珞珈的每个角落都收入囊中,不过留下一把琴也能将自己的一部分记忆留在校园里。

李昊洋说:“作为一个爱乐之人,很多回忆都和古琴有关。文学院和古筝是我沉淀自己的两个方向,遇上古琴,在珞珈将自己和创作融合,才是我最大的收获。如今这把琴将替我留在武大,希望能够陪伴一代又一代学子,创造自己的珞珈独家记忆。”

文学院党委副书记楚静记得:2016年新生入学时,自己正担任军训一团的政委,郭亚和李昊洋都是一团的成员,郭亚是个爽朗的内蒙古妹子,而李昊洋是一个腼腆的北方男孩。转眼四年过去了,他们经历了人生的蜕变,已成长为意气风发的珞珈少年,对母校满怀感恩之心,正如振华楼前飘逸的对联所书:愿此去历经千帆前程如花似锦,再相逢初心依旧仍是珞珈少年。

走出校园,武大便从我校变成母校。大学四年虽然只是很短的一段时间,却会让我们用一生来回忆它。院友杜艳洲和袁文魁都曾在毕业后向文学院分别捐助1万元和10万元活动经费,激励后学,如同当年母校推动他们向前努力一般。他们把自己的荣誉和羁绊留下送给学院,不只是为了在武大留下足印,更是期盼学弟学妹能有不断向前的动力,来日亦将自己所得赠予后人,回馈母校。

(编辑:付晓歌、相茹)


最新阅读